脾大的病因_脾大的症状_脾大怎么治疗_脾大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脾大

正常脾脏在肋缘下不能触及,除极少数因移位和下垂外,凡在左肋缘下扪及脾脏者均为脾肿大(splenomegaly)。但若脾呈轻微肿大或其厚度增加,则脾脏虽有肿大也不一定能触及,需用叩诊法检查脾区的浊音界有无扩大,必要时需经超声波探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或CT检查才可发现。脾肿大一般均反映脾有器质性病理改变,应注意其形态、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等体征。

英文名称

splenomegaly

其它名称

脾肿大

主要病因

感染、脾淤血、血液疾病、肿瘤和囊肿、代谢异常、免疫性疾病、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脾区压痛、皮肤局部出血和瘀斑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骨髓检查、肝功能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血管造影、CT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和脾穿刺检查

发病部位

脾脏,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血液内科

症状

典型表现

1、脾大的程度

脾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2、脾的质地

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质地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质地软;慢性感染、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质地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质地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地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地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

3、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腔积液:见于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

原因

总述
细菌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门脉高压、门脉系统血栓及血液病等均会导致脾脏肿大,主要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其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脾大通常预后较好。
症状起因

1、感染性疾病

(1)急性感染

如菌血症、脓毒血症、伤寒、急性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型肺结核等。

(2)慢性感染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梅毒、黑热病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脾淤血

①肝内阻塞:小结节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Wilson病、血色病、静脉阻塞性病、先天性纤维化等。

②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畸形、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门静脉闭锁等引起。

③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等。

④心源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2)血液疾病

①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等。

②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样化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③其他:巨幼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等。

(3)肿瘤和囊肿

①血液系统肿瘤:如各种类型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②脾脏肿瘤:如淋巴瘤、浆细胞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黑色素瘤、错构瘤、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③囊肿: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寄生虫囊肿、假性囊肿(脾血肿退行性变)等。

(4)代谢异常

如Gaucher病、Niernman-Pick病、淀粉样病、海蓝组织细胞病、糖原沉积病等。

(5)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Bechcet综合征等。

(6)其他

如结节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特发性脾肿大等。

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恶性淋巴瘤、肝硬化、脾脓肿、溶血性贫血、结节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斑疹伤寒等。

就医

门诊指征

脾大,多通过体格检查触诊发现,或自行在左上腹触摸到,可伴发以下症状。

1、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贫血,要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2、伴贫血、乏力、发热、脾区痛、口腔或下肢溃疡等,要考虑脾功能亢进等血液疾病。

3、伴右上腹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考虑各种慢性肝病引起脾肿大。

4、脾明显肿大、脾区疼痛、压痛,要考虑脾区炎症、脾脓肿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脾大,多通过体格检查触诊发现,或自行在左上腹触摸到,可伴发以上症状,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怀疑淋巴瘤者,尽早到肿瘤科就诊。

2、怀疑脾功能亢进等血液疾病者,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

3、怀疑合并慢性肝病,须于肝病科、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尽量穿宽松的衣服,最好不要穿连衣裙。因为检查时需要暴露上腹部,如果穿着连衣裙就要把裙子全部掀起来,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3、针对病情可能需要做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就诊前一天白天应清淡饮食,晚上10点以后禁食,第二天早上空腹。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脾脏增大的?是怎么发现的,体检还是自行触摸到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脾脏是否越来越大?

3、您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或体征,比如脾区疼痛、持续发烧、身上有出血点、乏力等?

4、您之前是否患有慢性肝病,比如肝炎、肝硬化?

5、您最近是否有感染、被诊断出血液疾病?

6、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脾大?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3、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4、我需要做手术吗?如果需要,手术痛苦吗,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5、除手术外,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治疗效果好吗?

7、接受治疗后,会复发吗?

8、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血常规、骨髓检查、肝功能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血管造影、CT查等,必要时可能会让患者行脾穿刺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等检查了解脾肿有无肿大及肿大程度、质地的软硬程度。有无淋巴结肿大及皮肤黏膜黄疸、肝脏有无肿大等情况。有助于病因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根据了解血液成分的质和量的变化,有助于病因诊断。

2、骨髓检查

多数血液病所致脾肿大可通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而获得确诊。

3、粪便检查

在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遇有脾肿大患者,应多次作大便镜检找寄生虫卵,对前者还应作大便孵化检查,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4、肝功能检查

为了解脾肿大是否与肝脏疾病有关,须作有关肝功能检查。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常有肝功能检查异常发现。

5、病原体分离和免疫学检查

细菌性感染的脾肿大应根据病情取血、骨髓液、尿、粪等标本作培养。疑为伤寒、副伤寒感染作肥达反应试验;病毒性肝炎引起脾肿大应作HBSAg或HBAg检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作嗜异性凝集试验,对这些病的诊断帮助较大。Coombs试验、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测定对免疫性疾病引起脾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脾肿大伴明显肝肿大者应作甲胎蛋白测定。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透视或摄片对淋巴瘤、结核病、癌肿、心脏疾病等引起脾肿大的诊断有参考价值。食管钡餐检查观察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可协助诊断门静脉高压所致淤血性脾肿大。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为目前探测脾脏大小或有无脾内病变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3、血管造影

能协助诊断脾内肿块,但不能区别肿块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脾、门静脉造影可用以显示脾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狭窄及其程度、扭曲和畸形,对淤血性脾肿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 、CT检查

能显示脾脏大小、形态及与邻近器官如肝、肾的关系,并能确定脾内病变的性质如囊肿、实质性病变或梗死等。

病理检查
脾肿大伴有皮肤浸润病变、淋巴结肿大或肝肿大者,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和脾穿刺检查,有助于诊断;对于脾脏肿大而病因不明患者,可通过脾穿刺涂片或病理切片检查以协助诊断其肿大病因。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恶性淋巴瘤、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脾脓肿、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鉴别诊断

引起脾大的疾病有很多种,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鉴别。

1、恶性淋巴瘤

无痛性进行性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病程中可有不规则发热或呈周期性发热、贫血、脾呈轻中度肿大,其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

2、脾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可出现成熟障碍。可分为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脾功能亢进为一组原因尚不明的脾肿大伴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脾增生、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脾源性贫血,患者有乏力、发热、脾区痛、口腔或下肢溃疡等,脾脏呈不同程度肿大,脾切除后血象可恢复。

3、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为特征。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代偿期肝硬化症状轻且无特异性。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等。患者营养状况一般,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偏硬,脾可肿大。肝功能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度酶学异常。常在体检或手术中被偶然发现。

4、脾脓肿

其临床特征为脾明显肿大、脾区疼痛、压痛、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当并发脾周围炎时,脾区腹肌紧张,可听到摩擦音,脾脓肿经超声或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可发现肿大的脾脏内有透亮区,有助于诊断。

5、溶血性贫血

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溶血病程中,感染等诱因可使溶血加重,发生溶血危象及再障危象。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长骨的部分黄髓可变成红髓,骨髓腔扩大,骨皮质变薄,骨骼变形。髓外造血可致肝、脾大。

治疗

预计治疗
脾大是一种病理性体征,并环是一种自发疾病。故出现脾大的患者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常见的原发疾病包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
治疗方法

1、肝硬化

(1)药物治疗

①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

②降低门静脉压力:心得安或消心痛。

③腹水治疗:可应用保钾利尿剂,输注白蛋白。

④抗菌药:适用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主要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药。

(2)手术治疗

①腹水的外科治疗:腹腔-颈静脉引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者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创伤小,安全性高,但易诱发肝性脑病。

②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包括门-腔静脉分流术、门-奇静脉分流术和脾切除术等。

③肝移植手术:适用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

2、病毒性肝炎

(1)一般治疗

注意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稳。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

(2)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

(3)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有胸腺素α1、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等。

(4)护肝药物

如促肝细胞生长素、水飞蓟宾、甘草酸二铵、腺苷蛋氨酸等。

3、溶血性贫血

去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一般去除病因后,症状也多能恢复正常。如无法去除病因,则针对发病机制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可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抑制剂治疗。

(2)输血

虽可暂时改善患者的病情,但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其自身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发生强阳性反应,故可加重此病。此外,还可以诱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作。所以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3)脾切除术

适用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此外,对需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部分海洋性贫血,脾切除后症状可有所减轻。

相关药物
普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干扰素、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胸腺素α1、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促肝细胞生长素、水飞蓟宾、甘草酸二铵、腺苷蛋氨酸等。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