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症状
1、脾脏肿大的程度
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2、脾脏的质度
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质度软;慢性感染、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质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3、伴随体征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
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
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
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
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
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原因
1、感染性
(1)急性感染
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
(1)淤血
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血液病
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
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嗜酸性肉芽肿。
(5)脂质沉积症
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
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病、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嗜酸性肉芽肿、戈谢病、尼曼-匹克病、脾脏肿瘤、脾囊肿等。
就医
1、患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
2、伴皮肤黏膜大量出血点;
3、伴急性剧烈腹痛;
4、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患者病情平稳,体格检查发现脾肿大;
2、患者腹围异常增大,手可触摸到腹腔内包块;
3、伴肝脏的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
4、伴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5、伴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贫血等表现;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患者,可在消化内科进行诊疗。
2、怀疑由血液系统疾病弓|发的肝脾肿大患者,可在血液科进行诊疗。
3、患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要及时送急诊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腹部等相关部位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其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脾肿大现象的?怎么发现的?
2、脾肿大的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3、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4、脾是突然出现肿大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5、除了脾有肿大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肿大的表现?
6、您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耳鸣、皮肤巩膜发黄、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关节疼痛等?
7、您以前生过什么病吗?
8、您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
9、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1、我发生脾肿大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
脾肿大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抗原抗体检查、阻滞活检、寄生虫检查等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确诊,医生通常会采用CT、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对于脾大的诊断,首先确定是否脾大以及脾大的程度、质地。临床上发现脾肿大时,病史询问就注意急、慢性感染,出血倾向与贫血;体查特别注意有无伴发肝与淋结肿大,贫血与出血现象。血常规细致检查寄生虫与病理性血细胞,需要时作血小板计数,肝功能试验,骨髓象及B超等检查。脾穿刺相当危险,一般不宜进行。
1、感染引起的脾肿大
(1)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起病急或缓,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皮疹,多数病例有脾肿大,一般为轻度,血象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EB抗体测定可明确诊断。
(2)细菌性感染
伤寒,副伤寒:以夏秋季之多,临床特点:持续性发热多呈稽留热,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在第4-6周达高峰,血及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3)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病:急性期有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脾肿大,一般为轻度;慢性期,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大便稀,重者有脓血便,巨脾,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可明确诊断。
2、结缔组织病性脾肿大
(1)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期发热,伴有骨关节痛,皮肤黏膜损害,肾损害,脾肿大发生率8.1%-17%,均为轻度,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抗体呈阳性。
(2)结节性多动脉炎
表现为长期发热伴肌痛,皮下结节,肾损害,脾肿大,脾肿大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脾梗死或动脉炎有关,皮下结节与三角肌或腓肠肌活检可确诊。
3、血液病引起脾肿大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起病慢,症状多样,如头痛、耳鸣,视力减退,呼吸困难,腹痛,消化不良等,此病三项特征:面色砖红;脾肿大,呈巨脾;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多。
(2)脾功能亢进症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三类,主要表现为:
①周围血中一种至多种血细胞减少。
②骨髓造血细胞正常或增生,并呈现成熟障碍。
③脾肿大呈极度。
④切脾后血象与骨髓象复常。
(3)骨髓纤维化
临床与血液方面有三项特点:
①贫血与进行性脾肿大。
②骨髓活检可见正常骨髓被纤维组织替代。
③周围血中出现众多的幼稚红细胞与幼稚粒细胞。
4、肿瘤引起的脾肿大
(1)原发性恶性脾肿瘤与脾转移癌的特征
脾肿大,质硬、表面不平滑和有增大的倾向。
(2)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主要症状
脾肿大,左季肋部痉挛痛与体重下降。B超与CT有诊断价值,血管肉瘤显示为脾内密度不均匀,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治疗
1、病因治疗
(1)传染病引起肝肿大,可选用敏感的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生虫药物,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脾脏可回缩。
(2)结缔组织病性脾肿大,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
(3)血液病性脾肿大,脾亢及骨髓纤维化引起脾肿大需切除脾脏。
(4)肿癌性脾肿大:无论是原脾肿瘤还是脾转移癌切脾为主要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
严重脾肿大伴脾亢的患者需切脾。治疗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术切除脾。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如凶险性肺炎。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
预防
1、对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脾脏CT和放射性核素扫描。
2、除了上述提及的脾脏肿大的原因,儿童还可以出现于组织细胞病、遗传性溶血性贫血、Gaucher病、尼曼-皮克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β地中海贫血(Cooley贫血)。对于免疫低下的儿童,脾脏脓肿是脾脏肿大的常见原因。
3、如果患者有腹部或胸部外伤史,不要触诊腹部,因为它可能加重内出血。可以查问患者是否有左上腹疼痛及休克的体征,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如果发现了这些体征,要怀疑脾破裂。建立静脉通路有助于紧急输注液体和血液、氧气吸入、导尿及心电监护。可能需要准备手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