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入腑_少阴入腑介绍|

xuanhujiaoyu

少阴入腑

病证名。是指少阴热病转化属阳明腑实的病症。出《注解伤寒论·卷六》:“此少阴入腑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腑之时,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大便也。”

名称

少阴入腑

出处

《注解伤寒论·卷六》

概述

概念
病证名。是指少阴热病转化属阳明腑实的病症。出《注解伤寒论·卷六》:“此少阴入腑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腑之时,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大便也。”
解读

六经病证可以互相传变,而“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不仅太阳病邪向里发展,可成阳明病,三阴病阴退阳胜,亦可转属阳明。

《注解伤寒论·卷六》:“此少阴入腑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腑之时,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大便也。” 是对《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的注解,其属于“少阴三急下”的内容之一。

少阴病六七日,说明疾病已过一候,病程较长,有转变的可能。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且阳明胃肠,其气机主降。如果邪入阳明,多从燥化热,气机壅塞不得通降。少阴病每多自利,现今反见腹胀不大便,说明阳明燥屎内结,腑气壅滞太甚。

应用领域

(一)少阴入腑的病机分析

邪热入腑,蒸灼津液,化燥成实,结于胃腑,使腑气不通,传化停滞,并迅速耗损津液,而演成种种病机变化。一是燥热与糟粕互结,积于胃肠,阻滞腑气通降,引起腹胀满痛而硬等症状。二是腑气不行则肺气不降,引起喘息气急等症状。三是燥屎干结,津液旁流而下,可出现自利清水,色纯青等症状。四是里热亢盛,发散于外,则见潮热、汗出;蕴蒸于上,使心神受扰,则见烦躁、懊恼、谵语、独语等胃热乘心症状。五是热邪深伏,灼竭津液,出现目晴不了了,睛不和,甚至迅速陷入神昏等恶候。

(二)少阴入腑的治疗方法

少阴热化日久,复还阳明,燥实内结,浊气壅滞,腑气不通,固有腹部胀满不大便等少阴入腑之证。宜用攻下之法治之。

1、方剂治疗少阴入腑

阳明乃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地,土胜则水干,故当于与大承气汤急下,以救肾水。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①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②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在临证治疗时,我们应视患者的情况斟酌使用此方,因为原文是“宜”实用此方,而非“主之”;对于少阴三急下证,通腹是手段,救阴才是目的,不必拘泥于大承气汤的一个方子。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加减变化,如我们现在常用的增液汤、增液承气汤、黄龙汤、新加黄龙汤等,在临证时我们都可视病情随手选用。

2、针灸治疗少阴入腑

针灸选穴:天枢、天井、公孙、中脘、关元、脾俞、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

其他

参考文献

1、傅延龄主编.《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2、王兴奉.浅谈阳明、少阴“三急下证”:河北中医杂志,1982年

3、宋鹭冰.《中医病因病机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

4、邓中甲主编.《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

5、张道武.辨阳明腑实证针灸配方:针灸学报杂志,1991年

6、方和谦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方和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