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灸经纶_神灸经纶介绍|

xuanhujiaoyu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灸疗专书,4卷。清代吴亦鼎(砚丞)撰于咸丰元年(1851年)。卷1详论蓄艾、用艾、禁忌、灸后调养、经络循行,并释周身部位名称;卷2述十二经、奇经八脉经穴位置,附有经穴歌和插图;卷3至4论临床各科证候艾灸治法或隔药物饼灸治法,并介绍黄蜡灸法、豆豉饼灸法、神灯照法、桑柴火烘等法,末附《医愿》一文。作者对灸法理论有一定发挥,认为“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

名称

神灸经纶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书的成书深受新安地域文化和清代中叶儒学、考据学和清代医政医风的影响。

作者简介

吴砚丞,清代医家。字亦鼎,古歙(今安徽歙县)人。精于麻疹证治。以俗医“治痘难,治麻易”之说草菅人命,乃采古人良法,撰成《麻疹备要方论》一卷(1853年)。此书论病因、诊脉、辨证、初热、诊治合时、见形论治、收没论治等篇。又述杂证、禁忌、麻疹备用诸方等。删繁就简,切合实用,可为治麻症之要诀。尝汇集古人灸法,编成《神灸经纶》四卷(1851年),分别论述灸疗方法、禁忌、灸后调养、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经穴位置、诸病病候及灸法等,于灸法理论多有发挥,然过于强调“法必尊古”及“人神禁忌”,未免拘执。

内容简介

卷一论灸法基础知识、经络总纲和周身骨度,细分为说原、蓄艾、灸忌、补泻、周身经络部位等26节。吴氏很重视灸法的基础和理论,开篇即指出灸之功效在“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书中论灸法宜忌,内容甚详,其他如晕灸、灸疮处理等皆有细述。
卷二论经脉起止和腧穴定位、灸法等。经络腧穴之学,是灸法的基础。著者认为“若夫针灸之治,苟不明经络俞穴,无从下手”“灸法亦与针并重,而其要在审穴,审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本卷总述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起止,详列诸经孔穴部位、取法及灸法禁忌,后附经穴图20幅,以便于学者记诵掌握。
卷三、四论证治。两卷以证治本义、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主病为纲,首论伤寒、中风、厥逆,次以部位论病(含首部、中身、手足、二阴),再论妇、儿、外诸科,都是先证略再证治,即先分析病因脉证等发病特点,再分条详述病名、取穴和灸法。据统计,全书载病证392种,灸方425首,用穴(含奇穴及部位)298个1452次。其中除常规取穴和灸法外,还记述了一些特殊穴位和灸法,如治“暴厥冷逆”,除常规灸气海等穴外,“一法以绳围男左女右臂腕,将绳从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一壮”。其他还有“秦承祖灸鬼法”“崔氏四花六穴”“骑竹马灸法”等,类似这些经验灸法,古医籍中常见,本书也多有保留。

流传版本

现存清咸丰三年古歙吴氏刻本,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

影响评价

全书搜罗甚广,较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中期以前中医灸法的理论和临床知识,是一部重理法且切合临床的灸法集大成著作,在针灸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