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正义_本草正义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正义

《本草正义》,本草著作,二卷。清代张德裕辑,成书于道光八年(1828)。收载药物361种,按性味、功能分为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类等十二类。每药简述性味、功能、主治等。

名称

本草正义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作者认为以前本草书的弊端是“种数颇繁,说不臻一”,从而使“观者往往朱紫混淆,眉目不清”。其原因为这些书“备详品用,概言功能,而孰宜孰忌,专主兼及,未有分晰”,因此他要“删其丛冗,究其专一”,编写一部简便实用的本草著作,飨后学者,遂撰本书。

作者简介

张德裕,清代医家。字距标,号目达子。浙江鄞县人。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361种药物,均为常见常用之品,有四分之一为日常食用之谷肉果菜。如甘凉类25种,就包括日常所食的绿豆、梨头、西瓜、甘蔗、沙糖、饴糖、荷藕、橄榄、银杏、荸荠、栗子10种。虽然作者所收药物的数量与《本经》差不多,但《本经》中所收药物如不是常见常用之品,作者就不予收录,而是补充了相当数量的田间野外随手取用的祛病保健之物。其次作者以草本植物为首选之药。361种药物植物类药占了80%以上,其他类只有60多种,可见作者意在凸显中药“本草”的内涵,从而使本书“名副其实”。

另外,本书在体例上别出心裁,“不以物品分门,而以攻补归列,比类而陈,易于观晓”。为便实用,本书在本草分类上未能划一,而是主要采用了“以攻补归列”和“取寒热性同”两种分类法,将所收录的361种药物分为甘温类、甘凉类、发散类、气品类、血品类、苦凉类、苦温类、苦寒类、辛热类、毒攻类、固涩类、杂列类共12大类,由分类即可直窥药物的功用。

作者在药物解读方面,不言其品色形貌与产地,直述性味功能,兼及炮制与宜忌,易懂易记。如“当归:甘,辛,温香,味重于气,阴中有阳。功专补血,又能行血,补而动,行而补,血中气药。辛温香动,若阴虚有火及补阴宜静者忌之。性润,亦能滑大便。”此解读简而有要,药物性味宜忌、作用趋势一目了然。作者受金元医家的影响将药物气味薄厚升降浮沉理论运用到对具体药物的解读中。如“川芎:微甘,辛温,升而散走,气中血药。芎、归俱入血分,而芎之散动甚于归,故能散风寒,除头痛,破瘀通经。升走善散,鲜有补益。凡火升及阴虚不宜动散者皆忌。” 作者以药物的气味升降来统领其归经、功能与宜忌,展示了此药物在运用中的作用趋势,浑然一体。

由于药物的炮制会使其性味发生变化,对个别药物,作者还阐释了其不同炮制方法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如“橄榄:微甘,酸涩,性平。能清咽,生津止渴,解鱼毒,治一切鱼骨鲠喉,亦疗喉痹。和白矾食可除癫痫。核,磨汁服,消诸鱼骨鲠;烧灰服,可除肠风、下血,敷冻疮。”药物的不同部位由于同生一体其功能会相似,但经过不同炮制后,功能作用会发生变化,这是用药者必须了解的“切于要用”的部分,因而成为作者动态地展示药物功用的组成部分。

流传版本

现存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中。

影响评价

本书编排简明,内容切合实用,为后人学习药物提供了很大便利。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