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道人,长安人,约生活于唐代中期。史书无传,原为道士,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故后人称“蔺道者”或“蔺道人”。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唐朝政府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已是晚年的蔺道人,隐居于江西宜春钟村(今江西省宜春县),村民彭叟与之为友,后彭叟之子“折颈挫肱”找他治疗,人们“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蔺道人后来“取方授彭”,自己隐居不出,彭叟得其方书后,亦恪守其“毋传非人”的誓言。因此,当江西观察使得知,派人向彭叟索书时,彭亦避之。后人仅得蔺道人编撰的书之最后一卷,即《理伤续断方》。
内容简介
本书又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书只1卷,分为“口诀”和“方论”两部分。首载“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主要论述理伤续断的14个步骤和方法,介绍了处理损伤、关节脱臼及伤科常用的止血、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等具体操作方法。“方论”先述七步用药法则,后载方46首,包括10首外用方。本书在对骨折的处理方面,首创整复、夹垫、固定、关节锻炼、内外用药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步骤。说明在唐代伤科治疗体系已初步形成,所载骨折复位后用杉木皮衬垫夹缚固定的方法,为后世小夹板固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面,建立了清创扩创、整复固定、填塞缝合、内外用药的步骤和方法,并特别强调无菌操作,以免感染。整复骨折的方法则介绍了切开复位法及相度(手摸心会)、拔伸(拔伸牵引)、撙捺与捺正(端挤提按)等整复法。还具体介绍了前臂骨折、肋骨骨折和颅骨骨折的整复手法。书中所载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对后世也有相当影响,元代危亦林的“架梯复位法”,以及目前临床用于陈旧性关节脱臼的“改良危氏法”,均从此发展而来。书中对骨伤科疾患的处理,既重视手法整复,又重视内服、外敷等药物疗法。其所创“七步内治伤损法”,实即辨证用药法,为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其中用活血化瘀之剂大活血丸、小红丸、大红丸等祛瘀生新、活血止痛,颇合临床施治规律。另外,“常用正骨药”中记载的活血止痛药,如草乌、乳香、没药、血竭、地龙等,也一直为骨伤科临床所习用。
流传版本
现存明洪武年间刻本、《正统道藏》本,并收于《青囊杂纂》中。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洪武、《道藏》本合校后出版排印本。
书评序言
序
此方,乃唐会昌间,有一头陀,结草庵于宜春之钟村,貌甚古,年百四五十岁。买数亩种粟以自给。村氓有彭叟者,常常往来其庐,颜情甚捻,或助之耕。一日,彭之子,升木伐条,误坠于地,折颈挫肱,呻吟不绝。彭诉于道人,道人请视之,命买数品药,亲制以饵。俄而痛定,数日已如平时。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道人亦厌之。乃取方授彭,使自制者,且誓之以无苟取,毋轻售,毋传非人。由是言治损者宗彭氏。彭叟之初识道人三十许,今老矣,然风采无异前时。问其姓名;曰蔺道者。问其氏,曰长安人也。始道人闭门不通人事,人亦少至,唯一邓先生,每春晴秋爽,携稚过之,必载酒淆从焉。道人悬一椰瓢壁间,邓至则取瓢更酌,彭或遇之亦酌。二人皆谈笑竟晷。醉则高歌,其词曰∶经世学,经世学成无用着;山中乐,山中乐土堪耕凿;瘿瓢有酒同君酌,醉卧草庐谁唤觉;松阴忽听双鸣鹤,起来日出穿林薄。彭朴不知所言为何,惟熟听其歌,亦得其腔。每归对人歌之,人亦不省。居久,邓先生不至,彭问道人,道人云已仙去,彭卒不悟。后江西观察使行部至袁州,闻彭所歌,异之,诘其词,得道人姓氏,遂遣人同彭叟至其庐邀之。至则行矣,惟瓢存焉。廉大以为恨,谓彭传其治损诸方,因易其村曰巩,道人有书数篇,所授者特其最后一卷云。
影响评价
本书为现存最早的中医骨伤科专著,对后世影响广泛。
章节目录
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
又治伤损方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