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范围
发热待查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教育经历
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疗系。
1990年2月,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1993年-1999年,在法国巴黎PTTIE医院感染科和免疫试验时学习工作,获得艾滋病专科医生学位、免疫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至今。
2002年07月,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内科总支书记和感染内科副主任。
科研成果
200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2年,获中华医学会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艾滋病免疫重建及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在HAART(鸡尾酒)治疗有效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
2016年,“首次揭示中国健康人体免疫系统衰老变化趋势——1068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分析”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获奖情况
1998年,被法国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
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2003年,抗击SARS中获得北京市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抗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获得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技奖。
2011年,荣获中医医学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2011年,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年度度科研先进个人。
2016年,获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16年,荣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
此外,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
评审专家
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临床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
出版著作
《感染病学》
《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感染性疾病学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住院医师规范化教材内科学感染科分册
《艾滋病全国培训教材》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艾滋病诊断诊疗指南》
主要论文
1. 李太生,弓孟春,范思远.2011年HIV/AIDS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06):2-4+10.
2. 李太生.奈韦拉平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06):405-407.
3. 李太生.国内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21(06):324-326.
4. 李太生,焦洋.重视艾滋病恐惧症[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12):705-707.
5. 李太生.艾滋病25年回顾: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05):605-608.
6. 李太生,徐小元,谢静.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6(02):146-147.
7. 李太生.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机会性感染的认识[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01):20-22.
8. 李太生.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05):13-16.
9. 李太生.艾滋病治疗方案更新[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5):1.
10. 李太生,徐小元,王焕玲.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4(02):76-77.
11. 李太生.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3(04):150-152.
12. 李太生,邱志峰 ,韩扬 ,张宏伟 ,王仲 ,刘正印 ,范宏伟 ,吕玮 ,于莺 ,王焕玲 ,张惠媛 ,谢静 ,周宝桐 ,马小军 ,倪安平 ,王爱霞 ,邓国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摘要)[J].中华眼科杂志,2003(07):28.
13. 李太生,覃海燕,陈虎,江岷,王焕玲,王爱霞.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华内科杂志,2003(06):39-42.
14. 李太生,Katlama C,Autran B.20例艾滋病病人经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05):6-9+7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