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池_气池介绍|

xuanhujiaoyu

气池

《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舌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小儿望诊中,气池常反应脾胃的病症,根据气池颜色的变化,可判别疾病的性质。

名称

气池

出处

陈氏《小儿按摩经》

概述

概念
《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舌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小儿望诊中,气池常反应脾胃的病症,根据气池颜色的变化,可判别疾病的性质。
解读

气池,推拿穴位名,又名坎下,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青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有“风气青惊紫吐逆”之论。刘弼臣教授注释说:这里的风,是指风池,在眉毛下面;这里的气,是指气池,在眼睛下面(《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也就是说,风池在上眼胞,气池在下眼胞。按照眼科五轮学说,“白晴属肺,曰气轮;乌珠属肝,曰风轮;大小眦属心,曰火轮;上下胞属脾,曰肉轮;神瞳属肾,曰水轮”(明·蒋示吉《望色启微》)

气池的变化可反应多种病症,多为脾胃的病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尤为迫切。脾与胃相表里,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对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风池属脾,气池属胃,风池气池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小儿脾胃的病理变化;脾为后天之本,风池气池的异常变化又可反映全身气血的虚实,对诊断脾胃疾病及其全身疾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便于观察,少有干扰,简单易行。

应用领域

小儿气池风池望诊

1、风池气池色青

小儿风池气池出现青色,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异常变化,可同时出现,也可单见气池色青,常可伴见印堂色青。(1)主惊:风池气池色青,同时伴见印堂色青者,多为小儿暴受惊恐,可见患儿惊啼不安,睡卧不宁,治宜镇惊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远志丸等。(2)主痛:多为木乘脾土,或脾胃中寒,可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弦或沉迟等。木乘脾土者,治宜舒肝理脾,常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等;脾胃虚寒者,治宜温中散寒止痛,常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等。

2、风池气池色赤

小儿风池气池出现赤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异常变化,特别是气池色赤尤为常见,可风池气池同时色赤,也可只见气池色赤。一般风池色赤时气池必然色赤,气池色赤时风池不一定色赤。临床观察发现:(1)风池气池同时红赤,赤色浓重者,为脾胃有热瘀蒸于外,可伴见口唇色赤,常见于积滞日久,化热内蕴,胃病及脾。治宜清泄脾胃之热,常用泻黄散、清胃散等;赤色浅淡者多为脾阴不足,虚热内扰,治宜养阴清热,常用张锡纯玉液汤、青蒿鳖甲汤等,(2)气池色赤而重,为胃有蕴热,临床最为常见,为小儿积滞化热,可见患儿纳呆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指纹紫滞等。治宜消食化积,通腑泄热。常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王氏保赤丸、清胃散、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

3、风池气池色紫

小儿风池气池出现紫色,紫为赤之甚,主火热之证。紫色多见于气池,风池较少见,这与阳明胃经、太阴脾经的生理关系有关。气池色紫为胃经火热,常见于阳明燥火过盛,或胃火蕴郁日久所致,可见高热烦躁,口渴引饮,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治宜清泄阳明火热,常用白虎汤、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临证若见气池风池同时色紫,说明胃病及脾,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同治,用上方合泻黄散治之。

4、风池气池色黑

小儿风池气池出现黑色,色黑兼紫者多为血瘀,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丹参饮、失笑散等;色黑而晦暗者,为脾病及肾,气血衰败,多至危候,当慎察病机,明辨病位,尽快救治。

其他

参考文献

1、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郑启仲,张建奎,郑宏.风池气池望诊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3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