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传_不传介绍|

xuanhujiaoyu

不传

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常因病邪轻微,或正气充盛,而使疾病没有寻经传变。

名称

不传

出处

《伤寒论》

概述

概念
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常因病邪轻微,或正气充盛,而使疾病没有寻经传变。
解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外感病沿着一定的规律发展演变,从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的过程,叫做传变,若外邪只留于某一经(太阳经),即为不传,不传有二,一是不传而遂自愈,二是不传而犹或不解。具体到太阳病的传与不传,《伤寒论》第四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若脉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五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即是说若脉静,同时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是未传。脉静指脉平静缓和。若脉数急,躁烦,为欲传阳明。脉数急欲吐为欲传少阳。脉数急是与脉静相对而言,躁烦代表邪已化热化燥。欲吐,为胆火犯胃,胃气上逆。总之,传与不传,临床主要是依据脉证的变化。

应用领域

1、疾病传与不传的病因分析

疾病之传变与否,取决于病邪(致病因素)的微甚,正气(体质及抗病能力等)的盛衰,治疗得当与否,以及护理是否适宜,患者有无宿疾等等。如患者正气较旺,病邪轻微,虽得表病,亦不内传。故曰“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不传而遂自愈

张隐庵云:“伤寒言邪,太阳言正,脉若静者,太阳正气自和,故为不传。”太阳主表,统摄营卫,虽罹邪袭,也未发病,良有以也。一则尤在泾云:“邪微者,不能挠乎正。”一则邪盛正也盛,正气旋即御邪于外,虽有病理变化,但证候反应极微,脉仍静如常,不久邪怯而自愈。诚如吴又可之喻,“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

3、不传而犹或不解

言表证仍在未传他经。喻昌云:“脉静者,邪在本经,且不能遍,故不传经。”沈芊绿云:“脉静者,太阳伤寒脉浮紧,仍是浮紧之脉,未尝他变也,故病仍在太阳。”或曰太阳中风也可也。但也有谓“伤寒”言受邪之辞,非专言寒邪。徐灵胎云“指热传于表”,即有风热表证之意。为此,理解该条重在掌握仲景示人以活法,不为某一见解所惑。

其他

参考文献

1、主编: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王付.小议《伤寒论》第4条“传”与“不传”:中医函授通讯,1988年4月22日

3、李培生.略论《伤寒论》六经证候之传与不传: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7月1日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