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随液脱_气随液脱介绍|

xuanhujiaoyu

气随液脱

津液来源于腺胃运化的水谷,脾胃气旺则泽液充足;脾胃气弱则泽液亏损。气有固摄的作用,具有控制津液分泌排泄量,维持体内泽液恒定的重要因素。如气虚不固则发生多汗,多尿等津液流失病理现象。反之,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赖于津液的充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如大汗淋漓,使之津液大量丢失外泄,亦可造成气随之大量外泄,导致“气随液脱”的现象。故《金匮要略心典·痰饮》:“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名称

气随液脱

概述

概念
津液来源于腺胃运化的水谷,脾胃气旺则泽液充足;脾胃气弱则泽液亏损。气有固摄的作用,具有控制津液分泌排泄量,维持体内泽液恒定的重要因素。如气虚不固则发生多汗,多尿等津液流失病理现象。反之,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赖于津液的充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如大汗淋漓,使之津液大量丢失外泄,亦可造成气随之大量外泄,导致“气随液脱”的现象。故《金匮要略心典·痰饮》:“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解读
气随液脱,又叫气随津脱,主要指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之外泄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状态。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此即汗出过多,津液外泄,阳气随之亡失的病理变化。《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亦指出:“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此即说明频繁而大量的呕吐、泄泻,皆可使气随津液的耗伤而脱失。
应用领域
气随津脱(证)论治
临床表现:汗、吐、下等大量耗伤津液,继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
1、本证以津液大量丢失,阳气外脱为主要病机。
2、以津液大量丢失和阳气脱失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3、有津液大量急剧耗伤的症状,如大汗、大下等。
4、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阳气外脱的危重症状。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代表方剂:生脉散。

其他

参考文献
1、宋一伦,杨学智.《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
2、刘国梁.《人体科学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刘亚明.《方剂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5、张登本.《中医学基础供中药类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