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走_五走介绍|

xuanhujiaoyu

五走

五走是对五味所走脏器组织的描述,《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

名称

五走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概念
五走是对五味所走脏器组织的描述,《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
解读

1、《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2、《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五走是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内容,酸属木,肝属木,肝主筋,故酸走肝走筋,以此类推其余各味均符合五行学说理论。

应用领域

1、 指导药性归经。

《素问·宣明五气》将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归结为“五味所入”,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指出了五味入胃后,各归其所喜的脏腑。《灵枢·五味》对五味所入的规律也作了同样的归纳,指出“五味多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说明五味入脏,虽各有选择,但有先后主次之别,这是后世创立五味与归经的理论来源。

2、 引发“心配土”与“心配火”不同五行配属的思考。

自汉代开始就存在着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两派的争论。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五行与五脏配法的小同。古文经学认为:脾属木,其味酸;肺属火,其味苦;心属土,其味甘;肺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其味咸。将它称作心配土说。今文经学认为:肝属木,其味酸;心属火,其味苦;脾属土,其味甘;肺属金,其味辛;肾属水,其味咸。将它称作心配火说。

《灵枢·五味论》:“酸走筋,……咸走血,……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这几句,若用心配火说来讲,是讲不通的:气病(肺主气),不能多食它的本味—辛,肉病(脾主肉)与筋病(肝主筋)也都不能多食它们的本味一甘与酸;可血病(心主血)却不能多食咸,咸与心的本味苦呈反侮关系;骨病(肾主骨)却不能多食苦,苦与肾的本味咸呈相克关系。若用心配土说,则很容易理解,全部是反侮关系。

如果仅仅是《灵枢·五味论》中的一段文字记载,孤证不立,很难让人相信有一派医家使用的五行配属是心配土说。但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类似的记载:“五味所禁,辛走气,……咸走血,……苦走骨,……甘走肉,……酸走筋……。”这段文字也使用的是心配土说

《灵枢·九针论》记载的“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符合心配火说。但若将“苦走血,咸走骨”改为杨上善《太素》中的“苦走骨,咸走血”,则符合心配土说。杨上善做为一名医学家,奉敕编撰《黄帝内经太素》,应当不会随意改动内经经文。有学者认为,最初的内经版本中的《灵枢·九针论》中的经文应当是心配土说的“苦走骨,咸走血”,与《灵枢·五味论》以及《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相符,均为心配土说。

其他

参考文献

1、李经纬等编著.《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苏启建、王建.以心配土说校《灵枢·九针论》: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9月

3、李艳茹、陆国辉、张引强.《黄帝内经》对药性理论形成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9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