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_气滞血瘀介绍|

xuanhujiaoyu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一种中医证型,是指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以气滞和血瘀症状相兼为主要表现的证。

名称

气滞血瘀

英文名称

stagnation of qi and blood stasis

别名

气滞血瘀证

应用学科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概述

概念

气滞血瘀是一种中医证型,是指气滞导致血行瘀阻,或血瘀导致气行阻滞,出现以气滞和血瘀症状相兼为主要表现的证。

病因

多由于情志不畅、跌挫损伤、外邪侵袭,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1、情志不畅

如果平时性情急躁易怒,或长期情绪抑郁,或受到情志刺激,超过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调节能力,则会损伤脏腑的精气,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血液运行,引起气滞血瘀的表现。

2、跌仆闪挫

跌仆、坠落、撞击等外伤,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某些部位瘀积不行,形成血瘀,导致本证。

3、外邪侵袭

寒、湿等邪气侵犯机体脉络,可导致经脉阻滞,使气血瘀阻不通,从而引起气滞血瘀的表现。

具体表现

气滞血瘀患者既有气滞的表现,又有血瘀的特征。

1、气滞

局部(如胸胁、脘腹等)胀闷,走窜疼痛,时轻时重,可随嗳气或矢气减轻,且与精神因素有关。

2、血瘀

胁下有痞块,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而拒按,夜间加重,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此外,女性还可见痛经、闭经,或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治疗

气滞血瘀的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法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针灸疗法、灌肠疗法等。

1、内服中药

(1)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成药:逍遥丸、越鞠丸。

2、外用中药

(1)将三棱、莪术、川芎、赤芍、当归放在一起研末,醋调敷于两胁下。

(2)将风仙子、白芥子、马兰头根和麝香捣烂,敷于两胁下。

3、针灸疗法

(1)针刺:取期门穴、日月穴、支沟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章门穴、行间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

(2)艾灸:在肝俞穴及胁肋部的腧穴,进行隔蒜灸或艾条灸。

(3)推拿:在胸胁及少腹区轻轻揉按。

4、灌肠疗法

将丹参、桃仁、赤芍和枳壳煎汤取汁,保留灌肠。

日常建议

总述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等,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生活建议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寒冷季节加强保暖、用热水泡浴等。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

2、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寒冷季节增加衣被,而且不宜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避免外邪感染而加重病情。

4、可每天用热水泡浴,或定期进行药浴,以改善全身气血运行。

饮食建议

饮食上宜选用具有行气、活血功效的食物,忌食油炸、生冷、容易胀气的食物,避免影响气血的运行。

1、适当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饮食物,如白萝卜、柑橘、山楂、柠檬、黄酒、红葡萄酒、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2、适当食用具有温通气血功效的食物,如桂皮、丁香、茴香、桃仁、大蒜、生姜、洋葱等。

3、不宜多食油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乳制品等。

4、不宜食用寒性或生冷的食物,如柿子、螃蟹、冷饮、凉菜等。

5、不宜食用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甘薯、蚕豆、栗子等。

运动建议

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用药管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换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

心理调理

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