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学说_五轮学说介绍|

xuanhujiaoyu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为中医眼科重要理论之一。通过五轮学说,将眼部分为5个部分分别与五脏相对应,用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指导眼病的诊断和治疗。

名称

五轮学说

英文名称

five wheel-theory

应用学科

中医眼科学

出处

《太平圣惠方》

概述

概念

五轮学说为中医眼科重要理论之一。通过五轮学说,将眼部分为5个部分分别与五脏相对应,用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指导眼病的诊断和治疗。

历史沿革

五轮学说源于《内经》的眼与脏腑相关的理论。《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窼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窼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指出了瞳子、白眼、黑眼等眼的部位,并大体说明了眼的各主要部位与脏腑的关系。后世医家在此论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五轮学说,成为眼科指导辨证论治的一种重要理论。

据考,五轮的名词,最初见于唐代的《刘皓眼论准的歌》。而现存医籍中,以《太平圣惠方》对五轮理论的记载为早。而南宋《仁斋直指方》,对五轮的定位和脏腑分居最明确,被沿用至今,书中谓:“眼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其首尾赤眦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黑暗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是属五脏,各有证应,然论其所主,则瞳与之关系重焉。”至此,中医眼科传统的五轮学说已形成,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至《证治准绳》中所论五轮学说,所述最为详尽,标志着五轮学说的成熟。而明末眼科名家傅仁宇,则是古代医家中最为推祟五轮学说的了,在《审视瑶函》中有五轮所属论和五轮不可忽论两篇专论,还有目为至宝论也主要论述五轮。

五脏关系

五轮学说中,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下:

1、肉轮部位指上下胞睑,分属于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脾与胃相表里,故胞睑的生理病理与脾胃有关。

2、血轮部位指内外两眦及眦部血络,内应于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的生理病理与心、小肠有关。而大眦处上下眼睑间各有—细小孔窍,称之为泪堂,参与泪液的排泄。泪为肝之液,泪堂通肺脏,故泪器疾病与肝、肺、心有关。

3、气轮部位指白睛,包括表层的球结膜及里层的巩膜,质地较坚韧而色白,分属于肺,肺主气,称之为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白睛的生理病理与肺、大肠有关。

4、风轮部位指黑睛,即角膜,由肝所主,肝主风,故称风轮。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黑睛的生理病理与肝胆有关。虽说黑睛指角膜,但临床上黄仁的病变亦与肝胆有关。

5、水轮部位是指瞳神,内应于肾,肾主水,故称水轮。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认为瞳神的生理病理与肾、膀胱有关。瞳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瞳神指瞳孔;广义的瞳神指视网膜、视神经、葡萄膜及其眼内组织。而五轮学说的瞳神是指广义的瞳神。

临床意义

五轮学说的意义在于是眼与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眼病的分类依据、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

1、是眼与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科认识眼与脏腑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内经》所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眼与脏腑的关系,说明五脏六腑皆与眼有关。而五轮学说则是眼相关的另一方面,是根据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学术特点,从功能和部位相近的角度,把眼部组织划分为五个部分,以便与五脏相配属,分别与相应脏腑联属,以认识眼的生理病理。所以,五轮学说是从划分部位的角度,进一步说明眼与脏腑的关系,实质上是—种眼与脏腑分属。可见五轮学说与眼与脏腑关系的理论核心相同,互为补充,只是宏观与微观的区别,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可作为眼病的分类依据

五轮学说把眼部划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5个部分。在现代中医眼科,则将其作为对眼病分类的依据。如胞睑疾病、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等,代表着各自的一大类眼病。有部分眼病涉及多轮或其他原因无法用五轮学说进行分类者,则归入其他眼病类或眼外伤。

3、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

五轮分别与所属脏腑相应,轮为标,脏为本。轮之有症,可测脏腑之病理改变,脏之有病,可现于轮。临床上,由于五轮学说的运用,使脏腑辨证及病因辨证能恰当的运用于眼病的证治。如红眼病的暴发红赤,痒涩眵泪,红赤眵泪为热,病急痒涩为风,知其病因为风热,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肺,即可辨证为肺经风热;凝脂翳中的实热证,因黑睛属肝称风轮,故辨为肝经实热。在强调五轮指导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的同时,还要注意五轮与五脏的分属,不可分割开来看,切勿机械的去理解,生克乘梅,相互传变,相互影响,多轮病变常有发生,况且还有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安其未受邪之地等讲究。

其他

参考文献

[1]彭清华.中医眼科学(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