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卷一、卷二为慎学上下篇,主要为基础理论考证,有喜乐考、三焦考、小心考、十五络考、十疝带下瘕聚考等。卷三、卷四为启悟上下篇,论述四诊,以脉诊为主。上篇论脉诊十八法,如平脉法、分诊法、、通诊法、兼诊法、左右阴阳诊法、反从阴阳诊法、四时五藏脉法、五运六气脉法等;下篇论常见四十脉,分类方法独特,即浮、洪、沉、伏、迟、损、数、至、虚、濡、微、散、实、牢、缓、急、紧、滑、涩、长、短、结、促、代、动、横、横格、大、小、粗、细、盛、有、无、徐、疾、静、躁、喘、啸等。卷五、卷六为正名上下篇,以考辨、论述伤寒辨证、类方,如论营卫、风寒、传经、两感、并病、合病、审证、古今方轻重等。卷七至卷十为育类篇、遏移篇及砭惑上下篇。分别论辨妇产科、儿科、温病、杂病、痈疽等各病证治,其考辨论证,尊经崇古,多以《内经》为据立论,每有独到见解。如论“七节之旁”为肾之前少腹之中,“中有小心”为禀于父母之生生之气;如分类归为40类者,均具新意。
流传版本
现存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校注整理
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进等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影响评价
其考辨论证,尊经崇古,多以《内经》为据立论,每有独到见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