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征_药征介绍|

xuanhujiaoyu

药征

《药征》,三卷,日本吉益为则撰,成书于日本明和八年(1771)。本书是吉益氏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一部著作。收药53种。每药先标明效用,后设考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考证”项选录《伤寒论》方证,作为药物效用依据;“互考”项辨别方证伪误;“辨误”项反映著者有别于其他本草著作之观点;“品考”项简述药物产地及品质优劣、真伪等。书中对药物功效认定,以《伤寒论》条文含义和著者实践经验为依据。

名称

药征

成书年代

日本江户时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受金元医家的影响,当时的日本医界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空谈医理的学风。吉益氏十分反对这种风气,认为《伤寒论》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关键在于“方中其证”,“斯不知其方意,则未能中其证”,而欲通晓方意的关键又在“知药能”,“能知药能而后始可与言方”。于是总结自己研究《伤寒论》之心得,结合本人临证经验,总结归纳出《伤寒论》中53味最为常用药物的主治功效而撰成本书,以纠正当时日本医界的不良风气。

作者简介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通称周助,东洞为其号。是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代表人物。
吉益氏幼承庭训,刻苦学习,溯本追源,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到陶弘景、孙思邈再到时行之李东垣、朱丹溪医学无不广为涉猎,其在诸家中尤为推崇张仲景学说。吉益氏在学术上颇多建树,一生著作颇多,有《方极》一卷、《类聚方》一卷、《医事或问》二卷、《药征》三卷、《古书医言》四卷、《东洞先生遗稿》三卷、《医方分量考》一卷、《方选》一卷、《丸散方》一卷、《医断》一卷、《建殊录》一卷,其中尤以《类聚方》和《药征》流传最广。

内容简介

本书“拈仲景之证,以征其用;辨诸氏之说,以明其误”,对每味药物分别从功效主治、考征、互考、辨误和品考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功效主治”是对该药物最为核心的论述,是临床运用方药的规矩准绳,通过“试其方之功,而审其药之所主治”(《药征》提要)进行凝练概括,包括药物的主治和旁治两方面,如石膏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考征”就是“举其考之征,以实以所主治”,选录《伤寒论》中含有该药物的方证条文,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上述功效主治。
“互考”就是“次之以方之无征者,参互而考次之”,通过考证《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籍,辨别方证的遗漏伪误,从已有明确药证记载的条文中推测有方无证的方剂主治,补充遗漏隐含的证治。如小柴胡加芒硝汤原文有方无证,即“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吉益氏认为“小柴胡汤主治胸胁苦满,不能治其块,所以加芒硝也”。
“辨误”就是“以古今误其药功者,引古训而辨之”,结合作者临床实践经验,阐述对该药物的认识。如石膏非峻药之辨,白术非去湿补脾之辨,产后可用芍药之辨,妊娠后不忌半夏之辨等等。
“品考”就是“次举其品物,以辨真伪”,简述药物产地以及品质优劣,重点阐述日本本土所产药物质量。如作者体会到苍术和白术“其利水也,苍胜于白,故余取苍术也”等。
吉益氏针砭时弊,崇尚实证,一反当时日本医界盛行的主观思辨、空谈医理之风,重视使用方药的客观可见证据,从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中直接寻找所对应方药。如烦渴是石膏主治,在临床上只要见到心烦、口渴、饮冷水则舒适的症状就考虑这是石膏药证,可以运用石膏清胃火,或者在含有石膏的类方的进行鉴别筛选;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在临床上只要见到患者诉说头晕心慌,甚至手抖,就考虑这是茯苓药证。这种思想对后世日本汉方医学影响很大。

流传版本

现存日本天明五年(1785)蒲芦亭刻本等,通行本为《中国医学大成》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影响评价

本书之出,“大行于海内,始开天下古今之人之眼目”(《药征续编》附言十七则),其思想立刻风靡天下,汉方医学风貌为之焕然一新。吉益氏研究思路独特而精辟,从之私淑、游学而“唱古医之方者,不可胜数”,其学术思想对当时以至近现代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