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_本草乘雅半偈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代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43种。所选多为常用药,然拼凑周天之数,“未免拘牵附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诸药分《本经》上、中、下三品,《别录》上、中、下三品,其余诸家本草,按时代先后分为第一帙、第二帙等。各药之前,注明出处品级,次列药名、气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分两部分,首为“覈(核)曰”,述药之别名、释名、产地、形态、采收、贮存、炮制、畏恶等内容;次为“参曰”,作者于此处常阐发药学理论见解。书中亦常夹引作者之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及明代缪仲淳、王绍隆、李时珍诸家药论。作者常以儒理、佛理推演药理,每从药名、法象、生态等入手阐释药物性能,多使其说涉于虚玄。但在讨论用药适应证时,却能结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细予分辨,颇多经验之谈。

名称

本草乘雅半偈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卢子颐之父卢复精于医道,晚年著《本草纲目博议》一书。卢子颐27岁时父亲去世,生前曾嘱咐他续成此书。卢氏尊父命续编《本草》,在其父《本草纲目博议》的基础上,经十八年,写成了《本草乘雅半偈》一书。

作者简介

卢子颐,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字子繇(一作子由),原字晋公,自称芦中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卢氏天资聪颖,其父卢复又为名医,幼年承受家学,医道超出同辈。卢氏论病,以禅理参证医理,善治奇疾,名重一时。然其性负气凌物,时人毁誉参半。晚年双目相继失明,犹著述不辍。著作除本书外,尚有《痎疟论疏》、《金匮要略论疏》、《学舌诊则》等书。

内容简介

《本草乘雅半偈》为卢子颐增补撰写而成。因为在书的内容上有“覈”、“参”、“衍”、“断”四个方面。古代四数称为“乘”,诠释名物称为“雅”,故书名称《本草乘雅》。当作者撰写本书时,正值明末战乱,此书原稿散佚。卢氏追忆重补,凭回忆重写各药“覈”、“参”两项,而“衍”、“断”则不能追忆补写。因而残稿修补后仅及原书之半,故名为《本草乘雅半偈》。书以《本经》为依据,取其中药物二百二十二种,后世收载药物一百四十三种,共三百六十五种。每药有“气味”、“主治”及引录古说之外,均有“覈”、“参”二项。还有“先人云”是记其父卢复之见解;亦有前辈名家之认识,如“某某说”之类。有些药品,还有“评”的内容。所谓“覈”是据《本草》图说来核实这一药品的形、质,以及产地不同、色相有异等内容。所谓“参”,是根据《本经》所谈药品之精义,发挥其德、性、色、味、体、用等各方面,特别是对气味、功能运用等等多有阐述。在本书的“义例”中,还提到“衍”“断”。所谓“衍”是按《别录》就《本经》内容之发挥。作者说:“《别录》既衍《本经》,余复敢为《别录》衍”。所谓“断”,作者说:“在昔贤圣,莫不深哲《本经》精义入神之奥,是以因病立方,各有深意。”作者据此而将后世各方加以有选择的作某药附方,这就是“断”的内容。如前所说,在《本草乘雅半偈》中没有“衍”、“断”这两项。
本书撰写思想和重点,一是据《本经》对各药的立名,使得后人顾名思义而得知其大概。二是推崇《本草纲目》是“博集精研”、“良工苦心”之作,并且略作探求。三是重点在“参”,以《本经》对药之主治,使后人更能明其深意。“参”阐述药品之真实功用。四是对药品的产地之勘求,明确古今不同的差异所在。它举人参为例,说:“以人参言之,相传皆称上党。往时皆用辽之清河,若上党则绝无矣。间有朝鲜者,颇不适用,今则大率皆鲜产矣。”它的目的在于甄别药品,对产地十分注意,这些都是本书可贵之处。作者十分谦虚地说:“愚之参,囿于知闻,犹之井观已耳。”而它却再三叮嘱,对药品一定要了解其性能而正确掌握其用法。它说:“药品虽有德、性、色、味、体、用之不一,然其要惟在能妙其用。若识其妙用,斯于升、降、出、入之法,可以大投,可以轻取,无不如意矣。”这话是十分正确的。
《本草乘雅半偈》叙述本草各品,其内容繁简不一。例如“茯苓”共不过二页略多,“气味”“主治”均较简。“覈”则主要述其产地、产处、形状、修治等。“参”则阐述其功能运用。而眉批颇有启发。如说:“世又重抱木者曰茯神,赤色者主利水,又不知何所本。”对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也找不出根据,可见撰写态度是很朴实的。又如“茗”条,内容却十分丰富,竟有三十页之多。收集了大量资料,从《神农食经》、《陆羽茶传》、《煮茶泉品》、《茶疏》、《茶解》、《茶说》、《东坡试茶录》、《茶笺》、《茶录》、《茗笈》、《煮泉小品》、《煮茶泉品》、《茶谱》、《芷园日记》、《月枢笔记》、《鹤林玉露》、《茶寮记》、《仙牙传》、《茶笈》、《煎茶七类》、《类林》、《点茶图》等内容都有,甚至刘禹锡的“试茶歌”也有采用。“茗”这一条,已经像一部《茶谱》了。

流传版本

现存清初卢氏月枢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据此转抄的抄本数种,现代有铅印校点本出版。

书评序言

自序

余质性黑暗,又不能多取师承。然以黑暗故,益不自知其为黑暗。每阅本草,艰苦殊甚,间亦弋获,记之侧理。夫自写其一得尔。而稍稍为人物色。岁在庚午,武林诸君子大集余舍,举仲景两论及灵素秘奥,期余一人为之阐发。余谢不能,然亦不欲自秘其师承也。于是时计此书之成。自丙寅至庚午,仅得十之二;自庚午至癸酉,仅得十之三,而以诵说,故几不能竣事。会春风座中狂拂面,余遂绝念世纷,专意笔墨,自丙寅至癸未,几历十八春秋,而此书始成。原分覈、参、衍、断、四种,故名其书为乘雅。数四为乘,非取载之义也。明年甲申方事剞劂,又明年乙酉五月,会有兵变,挈家而逃,流离万状,诸楚备尝。沿至丙戌之十月,始得生还,而家徒四壁,则板帙之零落殆尽可知已。既慕古人破甑弗顾之意,而仍自怀千金敝帚之思,勉缉旧业,仅能完覈、参之残缺。衍、断倍多,何能补漏,虽余之始意亦欲中分四种,谓覈、参、可该衍断。遂又名其书为《乘雅半偈》。寻又念一生精力,何忍自藏其半,语详义例中,而今则姑俟之矣。余平生,实不能负笈远游,师承殊少,于家庭则有先大人荷薪之训,于父执,则有绍隆王先生金匮之心传象先陈先生薛案之私淑;于往来,则有仲淳缪先生之指示,而李不夜先生、严忍公先生则文章道谊之宗模也。幼耽禅学。于闻谷、憨山二大师,得其南车。于离言和尚,得其点醒。而云间施笠泽、古娄潘方孺、同邑茹居素亦皆宇内名流,既己于于而来,岂少起予之益。故余之言虽不乏道脉,持黑暗之资,恐犹是摸索语耳。将以就正海内,即以贻笑海内,而前所称武林诸君子,咸以是书出,殊可为人师承,余不敢冒其称也。余特不敢不称述其师承者也。

丁亥重九日卢之颐书于无恒业

影响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考据该洽,辨论亦颇明晰。于诸家药品,甄录颇严。虽辞梢枝蔓,而于本草究为有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