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二十四品_本草二十四品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二十四品

《本草二十四品》,本草著作,24卷。清代陆懋修(九芝)撰于19世纪后半叶。本书介绍常用药297味。于目录--药名之下即简注用量、性味、煎法、制法等。诸药按消散风寒、辟除温暑等功效分成24卷。各药以大字书其主要功效,次注性味归经、主治禁忌,简明扼要。

名称

本草二十四品

成书年代

19世纪后半叶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草二十四品》成书于清末,是时温病学术体系己经形成,在江浙一代影响巨大。某些“时医”不重视继承发掘前人治病之经验,动辄曰“时有古今之异,古方不治今病”,一遇温热病,无不力辟伤寒方;用药方而,“所习用者皆唐宋以后之本草,其于主治兼治不无混淆,于是药之性味每每寖失。今人又恒弃其主治之功而辄用其兼治之性,故治症罔效,乃不自责差谬,反诬药有今古之分。”

陆懋修不满这种盲目蔑古、轻忽继承的风气。其深研经典,用仲景方治病每获奇效,认为“倘能于仲景《伤寒》《金匮》中考其立方之义,而完其用药之确,则神农遗意似不难因此而上溯矣。”

作者简介

陆懋修,又名勉旃,字九芝,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清光绪年间(1886年),江苏元和县人(今江苏苏州境内),为清代著名医学家。陆懋修早年习儒,有文学才气。因科举失败,遂弃儒而专力于医学,以医名于世。陆懋修著述良多,至老不倦,传世者有《世补斋医书》(包括《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仲景方汇录》《内经运气病释》《内经运气表》《内经难字音义》);又有《岭上白云集》12卷及《随笔所到》《医林琐语》《金鉴方论》《不谢方》《水饮活法》《世补斋杂缀》等单行本,均存。经陆氏校刊之医著,有《重订傅青主女科》《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重订绮石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此外,还有对叶天士、吴鞠通之温病学说进行激烈的抨击、驳斥的论文,如《论叶天士临证指南伤寒门方》《论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七案》《合论顾景文温证论治、吴鞠通温病条辨》《再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再论胃病有神昏肺病无神昏之理》《论章虚谷外感温热》等。

内容简介

《本草二十四品》共24卷,将297味常用中药按主要功效分为24类,即消散风寒、辟除温暑、存阴复阳、分经解表、撤热清中、逐寒和里、理气导滞、活血消瘀、化食杀虫、导痰行水、润燥泄闭、除湿通淋、敛汗涩精、截疟止痢、软坚开痞、涤热退蒸、透疹化斑、安神定志、熄风蠲痛、健骨强筋、气血并补、阴阳两调、聪耳明目、消痈敛痔。每味药下首列药性,次记主要功效,再集中论述主治应用,末尾指出用药禁忌。
作者精搜博采,汇集前贤卓识。所援引的内容或为理论上的独到卓识,或为临床上的宝贵经验。如在“元参”条下言:“本草言其入肾,而不知其尤入肺脏,主治补肾气,除阴中气分游火。清三焦气,散游风,治上焦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为圣药,又补肾中氤氲之气,降阴火奔腾”。“黄连”条下介绍:“丹溪治食积丸首用黄连,以吴茱萸制连而治左,以益智仁制连而治右。五脏以我所生者为用,心之用病,莫先于中土,而黄连治热之郁而化湿者,亦莫先于中土,正对待以奏功也。”“地龙”条下记载:“苏颂曰气必须用之为使。”
本书与临床相关处细致入微,如药物剂量多标明最小至最大用量;细述药物因产地、品种、炮制不同而具有的不同功效;注意从临床实践总结经验,不拘泥于古人定论和世俗通说。如“煨生姜”条下记载:“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也”。当归条下记载:“酒炒上行,酸(醋)炒下行”。延胡索条下记载:“酒炒行血,醋炒止血。”附子条下云:“气虚者四君,血虚者四物,虚甚者俱宜加熟附。古方用为少阴向导,后世误为风药、补药,杀人多矣。用附子以补火须防涸水,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拮,而气无所附,遂致不救者多矣。”其虽将各药物按主要功效分为24类,但并不以此为止,常对每类中的药物进行详细比较,如消散风寒药物均可消散风寒,但川芎“乃血中之气药……上行头面,下行血海,行气搜风,专补风虚”;白芷“性温气厚,芳香上达……驱头面皮肉之风,除皮肤燥痒之痹,祛肺胃大肠三经风热湿热之症”;荆芥“为风病血病之圣药”,但“今人但遇风症概用荆防,此流气散之相沿耳,不知惟风在皮里膜外者宜之,若风入骨肉须防风,不能混”。

流传版本

《本草二十四品》成书后从未刊刻,仅以抄本流传。现存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冯汝玖抄本、1931年冯汝玖重抄校补本、1951年抄本等,其中《中国本草全书》第150卷收有1931年冯汝玖重抄本的影印本。

校注整理

1910年,陆懋修之子陆润庠将该书交予冯汝玖,让冯氏校正后出版,冯汝玖详读该书后认为“其主治分经,精详赅备,询为世之善本……惟药味中之论说亦间有未全处”,故其“不敢遽付梓人,因手抄一部以作枕中珍秘”,此即清宣统二年庚戌冯汝玖抄本,其封面题:“陆九芝先生手抄本,叔莹冯汝玖重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结束封建帝制,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冯汝玖“忽忽二十余年,奔走谋食,无暇伏案”。至1931年,冯氏不忍《本草二十四品》埋没,重抄并且校补了该书,此即辛未年冯汝玖重抄校补本。冯氏的校补多达75处,使本书得以完善。药物功效及主治是本草著作中必备的内容,惜原书中有近20种本草记载缺功效或主治。如枳椇子、鹤虱未记载功效,茅根、苏木、马兜铃等药物未记载主治,冯氏均补之。冯氏还对书中明显错误进行校正,如杏仁“便闭者忌”校正为“便泄者忌”。对校补及存疑之处,冯氏于书末撰写了详细的校记加以说明。冯汝玖在重抄本后记中云:“今岁发奋重抄,凡有错误及遗漏处,悉为校补,将来或遇机缘,得以刊行,似可有裨于后学,亦不负九芝先生之苦心也。”辛未汝玖重抄本卷首题“元和陆懋修九芝著,桐乡冯水叔莹校补”。

1951年,幻卢先生(见辛卯抄本后记,具体不详)重抄了1931年冯氏校补之后的《本草二十四品》,是为辛卯抄本。该本未对作者进行考证,其卷首作者署名皆同辛未年冯汝玖重抄校补本。

影响评价

本书以鲜明见解及丰富经验见长,反映了陆懋修的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