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义_本草衍义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原名《本草广义》,北宋寇宗奭撰,刊于公元1116年(宋政和元年)。为药论性本草,共20卷。卷一至卷三为序例,论述本草起源、五味五气、摄养之道、治病八要、药物剂量、炮炙诸法、州土所宜、蓄药用药之法,以及单味药运用的若干典型医案等。卷四至卷二十为502种药物的各论(《嘉佑本草》467种和附录35种),参考有关文献及寇氏自己的辨药、用药经验,作进一步辨析与讨论。其内容涉及各种药物的名义、产地、形色、性状、采收、真伪鉴别、炮制、制剂、药性、功能、主治、禁忌等以及用药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具体病例阐明作者本人的观点,纠正前人的一些错误。

名称

本草衍义

异名

《本草广义》

成书年代

北宋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草衍义》是寇氏积多年经验与实际观察,旨在推衍《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的未尽之义,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辨正和阐发而撰。

作者简介

寇宗奭,里籍不详,约生活于12世纪中,北宋政和年间为“承直郎澧州司户曹司”,从宦南北十余年,且留意于医药,撰《本草衍义》一书。

内容简介

前3卷为序例(相当于总论),阐述医药理论,提出治病八要(虚实冷热邪正内外),并改传统的“四气”(寒热温凉)为“四性”,于中医诊治及摄养、制剂等均多新见。后17卷为各论,分部及药物编排次序均同《嘉祐本草》,惟不录“有名未用”类药物。共载药470种。凡《嘉祐本草》“意义已尽”,作者无可发挥者,则不录入。此书论药采用类似笔记的形式,各药内容主要是补旧本草未备之言。然就全书而言,讨论范围甚广,涉及药物产地、形态、采收、鉴别、炮制、制剂、性味、功效、主治、禁忌等,尤以药物鉴别及药理探讨引人注目,多纠前人之非。另作者极力反对服石陋习,注重药物实际调查和实验,每多新见。寇氏认为医生临证处方,全凭了解药理药性,所以他依据个人经验,参考各家之说,对一般常用药物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强调用药应结合年龄的老少、体质的强弱、疾病的新久等斟酌用量。他对于辨别药物的优劣真伪,常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旧说之是非,如亲自检视鹳巢,观察鸬鹚,饲养斑鸠等。根据自己的丰富经验和文献资料指出“常山,鸡骨者佳”。临证实践和现代研究证明,小枝黄常山,即鸡骨常山的药效确为最强。再如,“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他还指出前人对药物性味功用记载上的一些谬误,如说:“车前,陶隐居云:主小便赤下气,有人作菜食,小便不禁,几为所误”。他还补充了对药物功用和性味的认识,如说:“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甚则泻”。本草经说,天门冬久服轻身延年,而寇氏指出:“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泻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在蜀椒条中说:“椒目能行水,又能治蛊”。这些都是切合实际的。

流传版本

《本草衍义》成书后,于北宋宣和年间刊行,宣和刊本是目前已知该书的最早刊本。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江南西路转运司刊行该书,附于《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之后,亦佚。南宋庆元元年(1195)江南西路转运司段杲等重新修版刊行《大观本草》时又将此书附刻于后,该版本是现存的最早版本。

《本草正义》的单行本,即不附刻于《大观本草》之后而单独刊行的版本有:元刊本、清光绪三年归安陆心源影南宋麻沙刻本,以及与此同一系统的《十万卷楼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此外《本草衍义》还有一种合编本,即将《本草衍义》的内容逐条散入《证类本草》中。其中金代张存惠晦明轩刊本、明成化四年山东原杰刊本为本书与《政和本草》合编。明正统《道藏》本是本书与《大观本草》合编。明万历五年尚义堂刊本、明万历二十八年、三十年籍山书院两次重刊本是本书与《政和本草》《大观本草》两书的合编本。

合刊本是《本草衍义》早期的传本形式,主要是附于《大观本草》之后,相对独立,但并非真正的单行本。主要有金代贞祐二年嵩州夏氏刊本、元代大德宗文书院刊本、日本文政六年(1823)丹波元胤影南宋庆元刊本、清宣统二年(1910)柯逢时武昌医馆校刻本等。以柯氏校本为最佳。

《本草衍义》一书自北宋宣和元年首刊后,在宋、金两朝都有刊行,现存南宋庆元元年刊本。南宋时就将此书与《大观本草》合编,至金,张存惠将此书内容逐条散入《政和本草》中后,此书主要随《政和本草》的流传而流传于世。至清末始有陆心源重刊本与柯逢时的校刻本出现,使该书得以单行流传,而其中以柯氏校刻本尤为上乘,是不可多得的精校精刻本。

校注整理

清末柯逢时以杨惺吾所藏元刊本为底本,以杨氏在日本所获宋·庆元本为校本,并参以明·成化本,清·陆心源刻本等精校,共出校记127条,其中目录校记12条,正文校记115条。经过柯氏的校勘,《本草衍义》才真正成为一部本草学佳作而广泛流传,柯氏校刻本也成为《本草衍义》的最佳版本之一。

书评序言

《本草衍义》二十卷,宋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 撰。晁公武《读书志》、陈直斋《书录解题》皆着于录。政和六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等事刘亚夫申投尚书省太医学博士李康看详状申,有旨转一官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和解州解县丞寇约镂板印行。宗 里贯无考。以扎付及卷六 石条、菊花水条、卷十三桑寄生条推之,知其曾官杭州、永耀、顺安军等处,由承直郎澧州司户进书转一官而已。《神农本草》之名,始见于梁《七录》,凡三百六十五种,陶隐居又增三百六十五种,是为《名医别录》。

唐显庆中,命苏恭等参考得失,增一百一十四种,是为《唐本草》。宋太祖命刘翰等以医家尝用有效者增一百三十三种,是为《开宝重定本草》。仁宗命掌禹锡等,再加校正增一百种,是为《嘉 补注本草》。蜀人唐慎微博采群书,增六百余种,是为《经史证类本草》。徽宗又命曹孝忠刊正之,是为《政和重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宗 以禹锡所修、慎微所续尚有差失,因考诸家,参以目验,拾遗纠谬,着为此书。凡名未用而意义已尽者,皆不编入。

其所辨证,如东壁土取太阳少火之壮,冬灰取冬令烧灼之久,水味不因菊花而香,鼹鼠不能遗溺生子,玉泉为玉浆之讹,石中黄子为黄水之讹,皆能实事求是,疏通证明,洵乎《本草》之功臣,医林之津筏也。宋时与《证类本草》别本单行,自金人张存惠采附《证类本草》之中,明人因之,而单行本遂微,余所藏为南宋麻沙本,完善无缺,因重梓以广其传。

光绪三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仲冬之月归安陆心源撰

影响评价

此书刊印的当时及后来对研究本草的医家有很大影响,后张存惠将本书内容,随文散入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中,朱丹溪以本书推衍补充,著成《本草衍义补遗》一书。

李时珍评价此书说:“参考事实,核其情理;爰引辨证,发明良多。”清人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评价说:“盖翻性味之说,而立气味之论。东垣、丹溪之徒,多尊信之,本草之学,自此一变。”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