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_本草便介绍|

xuanhujiaoyu

本草便

《本草便》系明代张懋辰编撰的简明实用型中药学读本。本书虽属“删纂”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本草经》、《大观本草》以及后世的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等关于本草的精辟论述。全书收载384味药物,分列草、木、菜、果、谷、石、兽、禽、虫鱼、人十部。

名称

本草便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作者在自序中说“行世本草如《证类》,如《纲目》,老医白首未究什三”,“因取东垣、节斋删纂合订之”。作者以王纶的《本草集要》为蓝本,“兼收后来洁古、东垣、丹溪等所论”,并参以相关本草论著,简择删汰、节选编纂而成本书。从中可以看出《本草便》的基本内容是从《本草集要》裁取,直接或间接地揽撷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等关于本草的论述,因此上至《本草经》《证类本草》,下至洁古、东垣、丹溪等诸家论述在书中均有所反映。

作者简介

张懋辰,字远文,海阳人,生活于明代万历年间,生卒年不可确考,履迹未详。据考证海阳即为今安徽休宁。张氏除本书外,还撰有《脉便》一书,此外还刊订过《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本草便》二卷,无序列,计抬头顶格之药物384味(其中有的药物条目下含有与其同属同体的药物,亦含有相似但功效不同,后世单列出的药物,如术条下,含有白术与苍术,羌活条下含有独活等),分草、木、菜、果、谷、石、兽、禽、虫鱼、人十部。卷一,按抬头条目统计,草部收载人参、黄芪等165味,分君臣使三类。卷二,木部收载65味,菜部收载20味,果部收载19味,谷部收载18味,石部收载42味,兽部收载12味,禽部收载1味,虫鱼部收载37味,人部收载5味。《本草便》作者有感于《证类》、《纲目》之巨制宏大与丰博庞驳,“神农以后,所增异味,又譬神师剑侠,顾战斗震,荡有奇功,而殊非佳兵所常训”,故从《本草经》以降,千年来前人关于本草的论述中,选取其精粹、常用之品以纂集,目的是“此集虽简,亦庶乎一身一家之长城坚垒也。”懋辰自云,“因取东垣、节斋删纂合订之”,于是以李杲与王纶的本草论著为蓝本,节选、编纂,并参考相关本草论著,撰述而成本书。其中东垣论药,莫过于《药类法象》与《用药法象》,其继承了张元素以四气五味配天地阴阳及引经报使的学术思想。《药类法象》有云:“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这些思想渗透至《本草便》的字里行间。节斋,名王纶,字汝言,节斋是其号,明代浙江慈溪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撰著《本草集要》,是书凡例云:“本草集合群书,故多重复,使观者厌倦,今重复者皆去之”,“以集要名,故只取其要者,以便观览”。又云:“《大观本草》所收,止于徽宗以前,今此兼收后来洁古、东垣、丹溪等所论,斯为详备。”懋辰对节斋《本草集要》又行删节,主要以《本草经》的论述为纲,同时着重吸收东垣四气五味配天地阴阳以及引经报使之思想,对相关的药物,概述性味厚薄、阴阳升降、恶畏禁忌、引经向导、功效主治。虽属“删纂”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传承了自《本草经》以降,至《大观本草》所收,以及此后之洁古、东垣、丹溪等关于本草所论之精粹。从而在王纶“集”其“要”的基础上,更彰显出“便”捷之主旨。

《本草便》乃删削之文,是书“因取东垣、节斋删纂合订之”,作者在摘要、纂录过程中,先删后合,故药物功效主治,字里行间偶露割裂之旧迹,语意时有突兀之感印,如干地黄条之“主妇人崩中不止,及产后血上”,胡椒条之“大伤脾胃肺气,积久而大”等等,都难免文拗之嫌。

流传版本

本书现存明刻本,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全书》第57卷收载有该本的影印本。另有清代抄本存世。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