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身集_颐身集介绍|

xuanhujiaoyu

颐身集

《颐身集》,清代叶志诜编。载元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清代汪昂《勿药元诠》、汪晸《寿人经》及方开《延年九转法》五书。

名称

颐身集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叶志诜出身医药世家,为“叶开泰药店”传人,博学多才,爱好医药之学。其子叶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叶志诜曾养老于其子官邸,其间刊刻《汉阳叶氏医学丛刻》,本书即为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叶志诜,字仲寅,号东卿,晚号遂翁、淡翁,湖北汉阳(今武汉)人,清代中晚期的知名学者。汉阳叶氏是当地望族。叶氏之子名琛、名沣,均为当时名臣,特别是其长子叶名琛,更堪称晚清重臣,曾任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权重一时。后被英人俘虏至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而死,是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叶氏幼年聪慧,“生有殊姿,夙称慧业。侍其父给谏公京师,朝夕承庭训,于书无所不窥,闳览博闻,人罕测其涯矣”。后师从当时的一流学者翁方纲、刘墉等人,与京师名流多有交往。但科举却屡试不中,后以贡生身份于嘉庆九年(1804年)入翰林院,历任国子监典簿,主掌印章、监务、章奏文书等,兼署监丞、博士典籍,充国子监则例馆提调,后充国史馆分校、治河分校,仕至兵部武选司郎中。其任职期间,官声颇佳,“清识秉正,吏不能上下手”。六十岁致仕返乡。

叶氏于道光二十八年(1847年),来到长子叶名琛任职地广东养老,就养于粤东节署。此时叶氏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终日以图史自娱,笔耕不辍。《汉阳叶氏医学丛刻》就于此时期陆续刊刻。后由于广东变乱,叶氏返回家乡。同治二年(1863年)卒于家,享年85岁。“以子贵,晋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

叶氏博学多才,熟悉典章制度,精通金石之学,又能诗文,工书法,对医学、天文学也颇有研究,尤其长于金石文字之学,能辨其源流,剖析毫芒,收藏金石甚富,当时士林将他与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相提并论。亦酷爱藏书,搜罗古今图书甚富。其藏书楼名为“平安馆”,撰有《平安馆书目》。藏书印有“叶志诜及见记”、“居汉之阳”、“东卿校读”、“师竹斋图书”、“淡翁印”、“叶印志诜”、“淡翁”、“东卿过眼”等。著作主要有《咏古录》、《识字录》、《金山鼎考》、《寿年录》、《上第录》、《稽古录》等。

叶志诜“注重养生术,又通针灸、经络之学”,晓医药。在《咽喉脉证通论》一书的序言中,他便自言:“余试其方屡效,并制牛黄丸授病者,已二十余年。”晚年到广州养老后,其子叶名琛除了为他修建长春仙馆居住之外,还特地在旁边修建了药圃供其种植药物,由此也可看出他对于医药的兴趣所在。最能体现其医学素养与贡献的是其刊刻的《汉阳叶氏医学丛刻》。计有7种,包括《神农本草经赞》、《观身集》、《颐身集》、《绛囊撮要》、《信验方录》、《五种经验方》、《咽喉脉证通论》。虽系合称,但7种书并非同时刊印,而是于1850-1854年间陆续付梓。据其编纂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神农本草经赞》为叶氏所著,而《观身集》、《颐身集》则系编选,《绛囊撮要》、《信验方录》、《五种经验方》、《咽喉脉证通论》4种则为重刊。

内容简介

本书载元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清代汪昂《勿药元诠》、汪晸《寿人经》及方开《延年九转法》五书。主要阐述四时养生却病法、延年益寿导引术。

流传版本

现存清咸丰二年(1852)广东抚署刻本、光绪三年(1877)萧山华莲峰刻本,并见于《汉阳叶氏医学丛刻》。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与《观身集》合刊为《汉阳叶氏医学丛刻医集二种》,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校注整理

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章原、张如青校注本,与《观身集》合刊为《汉阳叶氏医学丛刻医集二种》,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影响评价

本书所收医书均具较高的文献价值,其所载各种养生方法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