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
《灵枢》,医经著作。9卷,81篇。又有《黄帝内经灵枢》、《九卷》、《针经》、《灵枢经》等名。与《素问》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而非一人手笔。北宋林亿、高保衡等奉旨校正医书时虽将《灵枢》定为8种在校医书之列,实因其传本亡佚不全而未竟其事。现存最古版本系南宋史崧据家藏旧本《灵枢》9卷而编纂校订之24卷本。“灵枢”两字,始见于王冰《素问》序中。张介宾以“神灵之枢要”释此书名,适中肯綮。盖以《灵枢》之文多言针灸经腧之故。其1~9篇论述九针形制、十二原穴、五腧穴、根结穴、针刺方法、针法补泻、脏腑病候及与情志的关系。10~18篇论述人体经络系统、脉度、骨度、营卫气血、三焦所主等。19~30篇论述四时病、五脏病、寒热病、癫狂、厥病、周痹及其他杂病的病候及刺法等。31~41篇论述脏腑解剖、色诊、不同体质刺法、泻血、四海、五乱、阴阳清浊、阴阳十二月及胀论、癃病等。42~46篇论述五行与五腧、疾病传变、梦与疾病、五变病等。47~55篇论述脏腑类型,人迎寸口脉诊、望诊、疼痛病机、灸法补泻、人体发育、标本、气街及刺禁。56~66篇论述25种类型、百病始生、病之逆顺、卫气失常、五行五味、贼风、水胀等。67~81篇论述人与自然、五行所主、尺肤诊法、卫气行、九宫八风、九针论、刺节及多种杂病。这些对祖国医学之发展影响弥深。其中尤以对人体体质、脏腑之大小坚脆等论述颇详。于人之神志思维活动、发梦以及邪正关系等亦具难得之见。
名称
异名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内容简介
本书与《素问》编写体例一致,学术内容互为补充,互相联系,语言文字相近,堪称姊妹之篇。卷一有“九针十二原”等四篇,较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九种常用针具的名称、形状和用途,讨论有关疾徐、迎随、开阖等针刺补泻手法等问题。卷二有“根结”等五篇,记载了三阴三阳各经的根结部位与穴位名称,阴阳各经开、阖、枢作用及阴阳刚柔不同体质类型;阐述了人的精、神、魂、魄、意、志、思、智、虑等精神活动的涵义等。卷三有“经脉”等三篇,主要论述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的循行路线、发病证候及治疗原则,着重指出经脉对于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卷四有“经筋”等七篇,阐述十二经筋循行的部位和生理特点,介绍经脉之气营运的情况,营卫之气的生成和作用,三焦的部位和生理活动,人身的骨度、脉度等。卷五有“五邪”等九篇,介绍邪入五脏、寒热、癫狂、热病、厥病等病证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卷六有“师传”等十二篇,载述了消化道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其形态与生理功能,津液的生理和代谢过程等。卷七有“阴阳系日月”等七篇,以天人相应的观点,讨论人体的上下、左右、手足经脉与日月、天干、地支的关系,疾病传变规律等。卷八有“禁服”等九篇,指出脉象及面部、皮肤等色泽与形态的变化,可以测知人体经脉脏腑的病变等。卷九有“水胀”等八篇,指出人的形体肥瘦大小、年龄的不同在辨证治疗上的意义;根据人的形神禀赋差异,归纳为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形神气质特征。卷十有“五音五味”等八篇,叙述了致病原因、发病规律及病理机转等。卷十一有“官能”等五篇,论述了尺肤诊的具体内容及刺法中的“五节”等。卷十二有“九针论”等四篇,阐述九针的起源、命名、形状及其适应证和禁忌等。
流传版本
校注整理
唐初,杨上善编撰《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对《素问》《灵枢》进行分类编次和校订注释。此书去古未远,校注严谨通达,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明代,马莳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最早校注《灵枢》全文,在经络、腧穴和刺法等方面发挥较多;张景岳历时40年整理注释《素问》《灵枢》,著成《类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见解。王九达仿《类经》之体例,结合临床注述经义,编成《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
清代,张志聪与同学、门人合作编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开团队校注医经之先河,流传较广;黄元御著成《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阐发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理论;周学海撰《内经评文》,通过注文及旁注对各篇进行评述,篇末点明本篇大意,对于理解经义具有参考价值。
1949年以来,《灵枢》的校注本主要有:郭霭春编著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河北医学院撰《灵枢经校释》、刘衡如《灵枢经(校勘本)》等。
影响评价
章节目录
卷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卷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藏第四十七
卷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俞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