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症状
当神经的感觉传导通路发生病变时,症状常出现在感觉神经纤维所支配的相应部位,表现为该部位的放射性疼痛。而周围神经病变时,除了可以引起该神经远端分布区的放射痛外,有时疼痛还可扩散到这根神经的近心端部分和其他神经,甚至连邻近脊髓节段所支配的区域也可受影响。如正中神经在手腕部(腕管)受压时,不仅可以出现放射到它的远端分布区即手部的疼痛,还可表现为影响整个上肢的臂神经痛。又如手指远端即手指头部分的感觉神经挫伤,疼痛甚至可以向上扩散到枕顶部。
原因
1、炎症
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影响周围神经时,引起周围神经的沃勒变性、轴突变性或神经元变性等。
2、血管病
周围神经的血管供应来自局部的血管。这些血管的缺血或出血均可影响周围神经的功能。
3、肿瘤
周围神经附近局部的肿瘤压迫以及其他远离器官恶性肿瘤的非癌性转移。
4、外伤
周围神经的各种外伤,包括切割伤、挤压伤、挫伤等。
5、糖尿病
糖尿病可影响微循环,最终影响周围神经的营养代谢。
6、颈椎病
颈椎的骨质增生和(或)变性常可影响支配肩颈部和上臂神经的功能,产生这些部位的神经痛。
7、卟啉病
影响周围神经的营养代谢而导致四肢远端对称性疼痛。
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由于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且增多的红细胞不易通过微循环,从而影响周围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神经痛。
9、中毒
各种重金属和某些药物的中毒,如铅、铊、呋喃西林等引起神经痛。
10、精神性因素
是指未能找到明显躯体或内脏等原因所致的疼痛的因素。该类因素所致的神经痛,常受情境、注意程度(如情绪、暗示)等的影响。
糖尿病、颈椎病、朴啉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就医
1、头面部或躯干四肢,反复或持续发作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疼痛,程度剧烈,有加重趋势;
2、伴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异常;
3、影响日常生活,有时微小动作即可触发;
4、伴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1、检查时患者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便于医生检查。
2、患者在就诊前两天尽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也避免熬夜或饮酒等行为。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疼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近期有加重吗?
2、您的疼痛具体部位在哪?疼痛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吗?
3、您能用形容词来形容一下您疼痛的感觉吗,例如刀割、针刺、撕裂样的?
4、您的疼痛在什么时候会加重?什么情况下会减轻?
5、您除了疼痛以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吗,如疱疹?
6、您既往有过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带状疱疹吗?
7、您近期是否服用过缓解疼痛的药物?如果有,您还记得是什么药吗?
8、您最近的生活工作情况怎么样?压力大吗?
1、我为什么会有神经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首先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的情况;然后再结合病史与阳性体征,根据临诊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常规的电生理检查,对证实、定位和量化中枢及周围感觉传导损害方面很有帮助。
诊断
诊断神经痛,首先需详细了解病史。取得完整而正确的病史资料,对于神经痛的诊断非常重要。应重点了解有关疼痛的情况。再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除此之外,医生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颈神经痛、臂丛神经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1、疼痛的部位
特别是疼痛最先出现的部位。虽然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病变的部位,但是在明确疼痛的分布范围后,可将诊断神经痛所需考虑的范围缩小至分布到该部位的周围神经及其相邻结构。如当疼痛位于腰腿部坐骨神经分布范围时,病变可能位于组成此神经的第四腰椎至第三骶椎神经根或其周围通路的附近。可能是由于神经根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内受到压迫、刺激,也可能是神经在通过盆腔时受到感染,受肿瘤、妊娠子宫、血管等的压迫、刺激或损害。
2、激发疼痛或使疼痛缓解的因素
当疼痛与某种体位或某种活动有诱发或缓解关系时,此种疼痛多数由于相应的骨骼、肌肉或韧带的病变引起。如颈椎间盘突出产生的臂丛神经痛,有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后仰即促发疼痛的加剧。因咳嗽、打喷嚏和用劲而激发疼痛者,通常为神经根痛或棘间韧带病损。刺激皮肤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或使其加剧时,多数是由于直接破坏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内感觉神经元之故。
3、疼痛的性质
神经根病变时,疼痛常尖锐、剧烈,大多呈阵发性。躯干或肢体的束紧痛常见于脊髓内的病变。
4、疼痛的时间
可为阵发性短暂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如三叉神经痛。肿瘤压迫则可引起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而呋喃西林中毒性神经炎则为持续性剧痛。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常可在夜间发生或加重,从而影响睡眠。精神性因素引起的神经痛大多在病人入睡后缓解。
1、头面部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多次发作持续仅数秒钟,但可反复发作,呈抽痛或闪电样剧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性,仅少数(5%以下)为双侧性。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后者则可因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以及各种脑膜炎和三叉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等引起。
①临床表现
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发作前常无预兆。疼痛呈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伴有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球结膜充血,以及流泪、流涕等症状。有些病人甚至痛得在床上翻滚。疼痛发作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第三支多见,也可两支同时受累。疼痛常于面颊部、上下颌或舌部最为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轻碰即可诱发,所以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以致有些病人常常不敢做洗脸、刷牙、说话和咀嚼等动作。间歇期病人完全正常。病初,疼痛发作次数较少,以后次数增多并加重。可呈周期性发作,缓解期常随病程而逐渐缩短,即发作会越来越频繁。
②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发作的部位、性质以及触发点的存在,一般诊断不难。但仍需与下列疾病进行区别。
A、牙痛:三叉神经痛往往易误诊为牙痛,病人有拔牙史。牙痛常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而加剧或诱发,X线检查可发现牙病、埋伏牙或肿瘤等。
B、舌咽神经痛:较少见,与三叉神经痛比例为1:70~100,多见于年轻妇女。疼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和外耳边等处。常在进食、吞咽和说话时诱发扁桃体可有压痛。用4%可卡因、1%丁卡因等喷涂于咽部、扁桃体和舌根部,疼痛即止。
C、蝶腭神经痛:又称不典型面部神经痛。目前认为可能与鼻窦感染有关。疼痛位于颜面深部,可由牙部发出,放射至鼻根、上颌、颧部、眼眶、乳突、耳部、枕部、肩部及手部等处。疼痛呈烧灼样或钻样,阵发性或持续性,没有一定规律。发作时有病侧鼻黏膜充血、阻塞、流泪等。作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有效。
D、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明确为三叉神经痛后,应注意有无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等阳性体征。
(2)蝶腭及翼管神经痛
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上方。它有3个神经根,其中感觉神经的纤维来自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分布于鼻黏膜、鼻中隔、腭、鼻咽、扁桃体与上龈部。受刺激时,即出现神经痛,呈烧灼样或钻样疼痛,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包括鼻根后方、颧部、上颌、上腭与齿龈部,常累及同侧眼眶,并可向同侧肩、颈部扩散,甚至延向臂部。发病时病侧鼻黏膜充血、鼻塞与流泪。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反复发作。另一个相似的综合征是翼管神经痛,多见于成年女性。以单侧夜间发作为多,疼痛严重,位于鼻、面、眼、耳与头、颈、肩部。常伴有鼻窦炎症状,为翼管神经受刺激及或发炎所致。常易与三叉神经痛相混滑,但三叉神经痛的程度远较蝶腭和翼管神经痛剧烈。
(3)舌咽神经痛
这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相似,但较少见到。男性多见,常在40岁以后发病。引起舌咽神经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认为可能是舌咽和迷走神经脱髓鞘性病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所致。继发性原因为神经附近肿瘤及桥小脑角肿瘤辫经局部感染、颈部外伤、茎突过长、茎突舌骨韧带骨化以及血管异常压迫等。疼痛主要位于扁桃体区、咽部、舌后部,可放射至迷走神经支配区。病人常感到外耳道深部、下颌角下面疼痛不适,故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迷走舌咽神经痛。疼痛发作突然,可由舌、咽、口部动作引起,如吞咽、说话、打哈欠、打喷嚏,甚至走路、转动头部等诱发。疼痛呈针刺、刀割、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多持续十几秒至一二分钟。疼痛发作逐渐频繁,几乎都是单侧发作。发作时可伴有流涎、面红、出汗、耳鸣、流泪、血压升高和眩晕,偶尔伴有心律紊乱以及昏厥、抽搐等。咽部和扁桃体区可有与三叉神经痛相似的“扳机点”。疼痛也可放射至三叉神经分布区和颈、肩部。需与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相区别。
(4)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指由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或)耳大神经受刺激而致的位于枕骨下和头后部的疼痛。可为自发性,也可因头颈部的动作、打喷嚏、咳嗽等而诱发。常见的病因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的外伤,上颈椎的骨关节病变压迫神经或上段颈神经根,椎管内肿瘤压迫第二、第三颈椎神经根等。但大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病理损害。可能是由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的局限性脱髓鞘所致。疼痛常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发作时病人常保持头部不动,发作间歇期局部仍可有钝痛。疼痛常从头后部枕骨下区开始,向后头皮放射,严重时常伴有眼球后痛。检查时,可找到枕神经或耳神经的压痛点,即枕大神经的压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后面中点连线的中点,枕小神经的压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耳大神经的压痛点则位于乳突的后下方。当按压这些部位时,病人常感到剧烈的疼痛,且疼痛可沿着神经分布扩散。枕部的皮肤常有感觉减退或触之疼痛等不适感。
2、颈神经痛
颈项部疼痛,临床上非常多见,但多数不属于神经痛。如肌紧张性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各种脑膜炎等均可引起急性的枕后疼痛和颈项强直。颈神经痛非常少见。人们已知,颈部有7块颈椎骨,分出8条颈神经,其中上面4条神经合成颈神经丛,下面4条神经和第一胸椎发出的神经一起组成臂神经丛。颈神经丛分出许多神经,分布于颈和肩部,专门支配颈肩部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舌咽神经痛除分布于咽部和耳深处,可累及外侧上颈部;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痛在影响喉、会厌、舌底时,可影响侧颈部;其他累及第一至第四颈椎的脊髓、脊膜、脊神经根或颈丛的各种病损均可产生颈神经痛。颈神经痛常呈持续性,可因牵拉病损神经根或脊神经的各种颈部活动而使疼痛加剧。常有相应区域的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触觉感痛等感觉障碍。常见的病因有外伤、糖尿病和酒精中毒等。
3、胸腹神经痛
指由于胸腹部的有关神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前、侧、后胸壁以及腹部的疼痛。常见病因为胸段脊髓的病变。一般第一至第六胸椎节段病变引起胸痛,第七至第二胸椎节段病变引起腹痛。脊髓本身的各种疾病以及脊髓外硬膜内的各种疾病均可致胸腹痛。神经根以及神经干的各种病变也可引起胸腹神经痛。其中最多见的是肋间神经痛。疼痛一般位于一个或几个肋间,多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呼吸、咳嗽、打喷嚏等可加重疼痛。可有相应肋间的皮肤感觉过敏和肋骨边缘压痛。原发性者很少见,继发性的病因大多是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如胸腔疾病(如胸膜炎、肺炎、主动脉瘤)、胸椎及肋骨外伤、肿瘤、崎形或炎症等。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可于相应肋间皮肤出现疱疹,但疼痛可在疱疹发生之前出现,并在疱疹消失后存在相当长时间。
4、肢体神经痛
指发生于四肢的神经痛,临床上最多见。上肢的神经痛由颈、肩部向上肢远端放射,统称为臂丛神经痛。下肢的神经痛由腰骶部向下肢远端放射,主要是坐骨神经痛。此外,还有股外侧皮神经炎、各感觉异常性股痛和糖尿病、卟啉病以及呋喃西林中毒或由于维生素B1缺乏等所致的各种四肢末梢部位的神经痛。
(1)臂丛神经痛
臂丛由第五颈椎至第一胸椎脊神经的前支组成,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其任何部位受损时,均可产生其支配范围内的疼痛,称为臂丛神经痛。常见的病因为臂丛神经炎、肿瘤和损伤等,其中以颈椎病最常见。各种原因所致臂丛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是肩部及上肢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可呈持续性或有阵发性加剧。夜间及活动肢体时疼痛更为明显。于臂丛范围内可有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腱反射可减低。
①肩神经炎
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急性臂神经根炎。初起为肩及上臂部疼痛,呈深戳痛或灼痛,持续数天至数周,继而出现肌肉麻痹和肌肉萎缩,较常受累的肌肉是前锯肌、三角肌和冈上、冈下肌。可能和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肌电图检查可见臂丛或周围神经受损。
②臂丛神经炎
多见于成人,常于受寒、患流感后发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出现在头颈根部和锁骨上部,迅速扩展至肩后部,数天后即传到臂、前臂和手。初起时疼痛呈间歇性,不久即为持续性,并累及整个上肢。有些病人常采取上肢肘屈姿势,并避免活动以减轻疼痛。但也有不时改变上肢姿势以求减轻疼痛者。睡眠时常不能向病侧侧卧。各种牵引臂丛的动作,如上肢外展或上举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臂丛神经干通路上(锁骨上、下窝或腋窝等处)可有明显的压痛。
③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和椎体骨质的增生性病变,压迫颈神经根和(或)脊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颈痛和强迫头位、臂神经痛和脊髓压迫症状。这些症状可单独或先后合并发生,其中尤以臂神经痛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髓核逐渐脱水,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变性而弹性减小。椎间盘的这种退行性改变,最后可导致纤维环破裂而髓核逸出,椎间盘内压力减低而椎间隙变小,从而引起前纵韧带和(或)后纵韧带宽松,逸出的髓核使韧带与骨膜分开并嵌在其间,以后逐渐纤维化钙化而形成骨赘。一般来说,骨赘的形成还与椎体支持的重力和活动程度有关。故以下颈段和腰段最多见。而髓核逸出和骨赘形成的结果是椎间孔和椎管变小、变形,从而使得经过椎间孔的神经根和(或)椎管内的脊髓受压。由于颈椎病主要影响第四、第五颈椎和第五、第六颈椎的椎间隙,所以主要表现为压迫第五颈椎及第六颈椎神经根引起的臂神经痛。如果压迫感觉神经根,则产生根性神经痛;如果压迫运动神经根,则产生肌痛性疼痛。根性神经痛一般位于上肢远端,大多数在前臂桡侧及手指,为发麻或触电样疼痛,可在神经的支配区内出现相应的感觉减退。而肌痛性疼痛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或)肩胛等区域,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或短暂的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大部分病人可因疼痛而出现肩部运动受限,常可在肩部附近肌腱出现压痛。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反射可以减低。颈椎病一般常在40~50岁左右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病程比较缓慢,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④肋锁综合征
在锁骨和第一肋骨间的狭窄区域中,前斜角肌、颈肋和第一肋骨压迫臂丛,引起第八颈神经和的第一胸神经的损害,产生感觉运动障碍的综合征。发病年龄均在30~50岁,女性多见。症状一般逐渐发生,均以疼痛起病,但程度不一。轻者常有周期性肩胛疼痛,向下放射至手臂内侧;重者疼痛尖锐,可为钻刺或烧灼样痛。发作时疼痛位于肩胛后面,但可向颈侧放射,并到达手臂内侧、前臂和手掌。除疼痛外尚可伴有手和前臂尺侧的麻木感、针刺感或其他异常感觉,上肢的伸展和外展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
(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外侧的疼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坐骨神经痛根据其病因不同,可以分成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大多由牙齿、副鼻窦以及扁桃体等部位的病灶感染,经过血液侵犯坐骨神经的外支引起。寒冷、潮湿常可诱发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中遭遇某些病变的影响引起。根据神经损害的部位不同又分成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是指病变主要影响坐骨神经根所导致的疼痛。干性坐骨神经痛,其病损主要影响坐骨神经干。根性坐骨神经痛其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内,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以及脊椎本身的疾病,如脊椎骨的关节病、结核、骨肿瘤、损伤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外,常见的为腰骶神经丛及神经干邻近的病变,如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半脱位、髋关节炎、髂内淋巴结的转移癌、盆腔内子宫附件炎以及妊娠子官的压迫、各种损伤等。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是坐骨神经痛常见的病因。坐骨神经痛好发于成年人,以青壮年为多,大多为单侧性。坐骨神经由第四腰椎至第三骶椎神经根组成,经臀部分布于整个下肢。因此,其疼痛位于腰部和臀部,并向大腿后及小腿后外侧以及脚外侧放射。起病常比较急,可先出现腰背部酸痛和僵直感,数天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阵发性加剧。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常在咳嗽、打喷嚏和用力迸气时疼痛加剧并呈放射性。
(3)股外侧皮神经痛
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由于这条神经先经过骨盆的肌肉及大腿根部的韧带后才到达大腿的前外侧,故骨盆肿瘤和炎症,或穿着紧身裤、过紧腹带以及妊娠子宫压迫等,都会引起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或疼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等,也是引起此神经病变的常见原因。但此神经很少出现剧烈的疼痛,而是以麻痹为主,有时会有像蚂蚁爬过般发痒或局部皮肤绷紧的感觉。
(4)臀上皮神经痛
臀上皮神经来自第一至第三腰神经后支,病变时可发生剧烈疼痛。绝大多数病人有腰臀部闪伤、扭伤或受风寒史。患侧腰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痛,且有大腿窜痛,但多数不超过膝关节。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病人常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立位或立位下坐时,常感疼痛加重,腰部使不上劲,多不能直接起坐,需扶持。病人弯腰活动明显受影响,侧下肢抬高受到限制,但没有神经根的刺激体征。有时可在臀部摸到高起的“绳索样”物,即臀上皮神经。按之压痛明显,麻胀难忍。
5、尾骨神经痛
为尾骨部位的神经痛,常常向骶部和会阴部放射。女性较男性多见。常由于跌倒时臀部着地而致尾骨或骶骨下端挫伤或骨折,也有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程过长或者直肠切除后发生。此外,高血钙也可引起尾骨痛。端正坐时、站立时、行走时都可使疼痛加剧。排便时因牵动附着于尾骨部位的肌肉,故可触发疼痛。局部按压或直肠指检,都可产生明显的压痛。
6、残端痛
指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截肢后,于肢体残端发生的剧烈疼痛。研究发现,所有截肢在大神经切断端均有神经瘤。残端痛可能与此神经瘤有关。对肢体残端进行感觉检查总有异常发现,如冷热感觉减退、痛觉过度及痛觉延迟等。
7、幻肢痛
指截肢病人在手术以后几乎总有失去的肢体依然存在的幻觉,以远端部分更为清晰,这种现象称为幻肢现象。在2%~97%的病人中,幻肢可以发生非常剧烈的疼痛,多数为闪电样痛,少数为烧灼样疼痛,此种现象称为幻肢痛。常在再次受伤或精神刺激后发生。膝盖以上截肢后发生幻肢痛较膝盖以下截肢者更为常见,这可能和组织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幻肢痛存在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少数病人只有短暂的几个月,大多数病人其幻肢痛存在的时间在1年左右,只有极少数病人的幻肢痛可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
8、中枢性疼痛
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引起的疼痛或感觉不适。以血管性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和老年退行性病变即变性疾病较多见。疼痛程度不一,剧烈者完全无法忍受,而轻者可仅在受到刺激时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正常非伤害性刺激(如冷热水等)也都会引起异常不适的疼痛。而且,中枢性疼痛一旦出现后,剧烈程度可逐年增加,疼痛的分布范围及性质也可发生变化。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丘脑性疼痛。通常继发于丘脑的梗死,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的弥散性、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疼痛,呈爆发性加剧,可以由各种外界或内脏的刺激诱发。触碰、冷热、针刺等不同刺激都可引起弥散的异常不适感或剧痛,并且当刺激停止后,这种异常感觉仍然可以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治疗
1、药物疗法
(1)镇静止痛药
此类药物较常用的有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等。应按照病情的特点选择和调整用药。原则上首先选择作用较为缓和的、副作用较小的药物,而不选作用较强的或麻醉性的药物。能口服者,尽量采用口服治疗。还应该经常调换或交替使用镇静止痛类药物。另外,在选择药物时,还要针对性地考虑其副作用。如对于情绪明显低落或消沉者,可以使用具有增强疼痛缓解效果的三环类和四环类抗忧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多虑平和丙咪嗪等。
(2)激素类药
这类药物具有消炎祛肿和脱敏作用,并且具有稳定细胞膜功能的作用。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或神经根受压或神经髓鞘脱失而致神经痛的病人,可以口服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也可用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行硬膜外腔阻滞或局部神经封闭,以达到稳定细胞膜功能、消除局部炎症和止痛的效果。
(3)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类药物具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等作用,常选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口服或肌注治疗。
(4)血管扩张药
周围神经的血液供应依赖于局部的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可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疼痛。周围血管扩张剂如地巴唑、烟酸、东莨菪碱等均可改善神经周围血液循环,加快神经修复,缓解局部神经疼痛。
(5)脱水药
神经痛的某些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间盘突出等,使急性的神经根受压水肿,从而导致剧烈的神经根疼痛。此时,可以考虑使用脱水剂。临床上较常用的是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甘油果糖。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常用的自然理疗法有日光疗法、海水浴疗法、矿泉疗法等;常用的人工理疗法有电疗法、磁疗法、水疗法、超声疗法以及光疗法等。
3、封闭疗法
神经痛在常用药物和(或)针灸治疗等方法治疗后,仍疼痛难忍时,常常采取封闭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将封闭治疗分为三大类,即:压痛点封闭、神经组织封闭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封闭。
4、手术疗法
对于有顽固性疼痛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均告失败的患者,疼痛成为病人主要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唯一问题。为了阻断异常痛觉冲动的产生、传导或感知,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感觉神经根切断术、经皮脊髓束切断术及丘脑破坏术等。较理想的解除疼痛的手术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止痛效果明显,而且不易复发。
(2)手术创伤较小,能够被年老体弱的病人所耐受。
(3)手术破坏正常组织及功能(尤其是功能)的程度最小。
(4)手术后无异常感觉及中枢性疼痛。对于神经痛的患者,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选择手术治疗。
5、按摩疗法
按摩推拿疗法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此方法无需医疗器械,操作简便易行,在家中即可进行,也无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危险性。
日常
1、护理评估
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时间、规律、有无前驱症状,增加或减轻疼痛的因素,以及伴随症状。了解神经痛是否与运动、环境吵闹、温度改变、咳嗽、打喷嚏、睡眠不足、月经前、情绪紧张、压力和饮酒等有关。评估病人是否因长期神经痛影响正常生活,并引起情绪的变化。
2、避免诱因
保持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可能诱发神经痛的刺激,如可引起血管扩张的食物及酒类,情绪因素,运动量过大等。
3、减轻症状
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听轻音乐,舒缓心情,给予理疗或者按摩止痛。
4、心理支持
理解同情病人的病痛,鼓励病人放松心情,树立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5、用药护理
告知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不良反应,有无成瘾性。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量、减量。
预防
1、重视病因的预防
(1)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导致神经痛发生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预防措施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①一级预防
是针对能够引起糖尿病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它的胰岛β细胞均遭到破坏,同时具有免疫改变。环境因素,如某些病毒感染,婴儿、新生儿期的营养改变等也都有可能增加Ⅰ型糖尿病的易感性。Ⅰ型糖尿病的直系亲属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临床发现高血糖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几乎都有胰岛细胞胞浆抗体。而对于糖耐量试验异常的怀孕妇女,同样有可能患糖尿病。
预防措施包括:对怀孕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这将减少母亲和胎儿今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母亲在分娩以后,应积极控制饮食,防止肥胖;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注意避孕,因多次怀孕会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②二级预防
主要是指糖尿病的普查。对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的可疑糖尿病进行调查,将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一般来说,医务工作者用于普查的方法分为人群普查和选择性普查两种。人群普查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或在高发人群中进行筛选。选择性普查主要应用于具有糖尿病高危人群或已经提示发病的人群。具体指:近亲中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症患者;有怀孕期糖尿病病史、葡萄糖耐受试验异常史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高发病人群中年龄在30~40岁以上者;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或蛋白质代谢障碍者。
③三级预防
主要是指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预防各种急慢性炎症
各种急慢性炎症往往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发生。一旦发生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又会继发各种神经痛。如感冒后常可出现三叉神经痛,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则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之后。所以,对于各种急慢性炎症应积极防治,应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预防颈、腰椎椎间盘突出
应从小培养正确的姿势。由于姿势不正确,背骨弯曲等都会引起神经痛的发生。正确的姿势可以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充沛的体力。同时应加强颈项部和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头颈部可按“米”字型每天进行保健体操训练,早晚各1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则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①俯卧撑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20分钟左右。能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加强韧带的柔韧性,防止椎间盘的脱出。
②蜻蜒点水式锻炼法
俯卧于木板床上,双手放在臀部,同时做挺胸仰颈及双下肢伸直并向后伸。此时,由于双侧骶棘肌收缩而使全身及腹部与床面相接触,能增强骶棘肌的肌力。
③五点式锻炼法
仰卧,双下肢屈曲放于床上,以双肘部或双手及头后部作为支点,通过挺胸及双侧骶棘肌的收缩而达到人体呈弓状。
④四点式锻炼法
与五点式基本相同,但头部也抬离床面,仅以双手、双脚作为支点。
⑤三点式锻炼法
用头和双脚作为支点,其他动作同五点式。
此外,颈椎病患者要注意枕头的高低,高枕由于影响颈椎的生理曲线,而不利于病症的解除。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注意季节变换。
(2)避免过量吸烟。
(3)不酗酒。
(4)注意劳逸结合。
(5)保证充足睡眠。
(6)避免暴饮暴食。
(7)加强精神意志训练,保持良好心态。
3、加强体育锻炼
应根据年龄、体质和神经痛情况,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爬山以及进行气功锻炼等。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能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功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健体强身的目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