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经别_手少阴经别介绍|

xuanhujiaoyu

手少阴经别

手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是从手少阴经别出,深入体腔,增强手少阴经与心的联系的经络。

名称

手少阴经别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概念
手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是从手少阴经别出,深入体腔,增强手少阴经与心的联系的经络。
解读
手少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手少阴经别,入腋(极泉),进入体腔,属心,走喉咙,出于面部天窗穴,出体腔后与手太阳经别合于手太阳小肠经。故与手太阳经别为一对,称为一合(第四合)。本经别是从四肢向躯干走行,为向心性走行。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入、出”的分布特点。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在头项部出来称“出”。出于头颈部后,阳经经别合于原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如手阳明经别合于手阳明经脉,手太阴经别也合于手阳明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手少阴经别走向:
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灵枢·经别》)。
手少阴经别,分出后进入腋下两筋之间,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与手太阳经在目内眦会合。
应用领域
经别通过离、合、出、入的分布,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
1、十二经别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经别通过离、合、出、入的分布,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经别的作用加强了脏腑与四肢头面的联系和阴经阳经之间的联系,经别处于经络系统中经与络之间,补充了两者之间的空白。故手少阴经别加强了手少阴经与心的联系,扩大了手少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
2、更好的解释了五输穴的治疗作用。
“五输穴”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远端取穴且有明显治疗效果。从其在《灵枢》中的论述来看,它们与经别学说是一脉相承的。五输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是在经别离开经脉之处的远端,且五输穴的经气运行顺序是向心性的,与十二经的环周循行不同。那么,它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呢?显然,单从十二经的循行规律来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只有借助于经别系统的运行分布规律,即通过井→荣→输→经→合→经别→脏腑→经别→经脉这样的气血运行途径,五输穴的治疗作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3、构建以心为中心的整体体系。
经别和经脉均与脏腑发生联系,但相比而言,经别和脏腑的联系更为密切,它大大加强了整个经络系统和内部脏腑的联系。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数经别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心发生联系,突出了心在人体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从而构成了以心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网络分布,把全身联结成一体的整体体系。

其他

参考文献
1、主编: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李永芝.经别浅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7月
3、沈雪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01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