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2、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
组成:山栀、石膏、黄连、生地、黄芩、赤苓。
功用:清脾泻热。
主治:小儿心中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
3、清胃散(《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4、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
组成:广陈皮、连翘、防风、知母、玄明粉、黄芩、玄参、黄连、荆芥穗、大黄、桔梗、生地。
功用:散风邪、泻脾火。
主治:栗疮,白睛及睑内红赤,睑内黄白色颗粒累累,胞肿,眵泪胶粘,痒痛难开。
其他
2.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3.刘晶、孙珺,清泻五脏郁热法的临床配伍思路与技巧,中医儿科杂志,2012年11月,8(6),14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