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子在中医学上通常指十二地支之首,象征着十一月的时节,寓意着胎儿在母腹中的孕育过程,代表着阳气始生之象。
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为地支排位第一者。
十二地支分有阴阳属性与五行属性。其中,子因处于奇数位,故属阳,称为阳支;因子代表了方位中的北方和季节中的冬季,故属水。
古人将十二支分别以纪月,一岁十二个月,每月各建一支。古代历法中,周历以子月为正月、殷历以丑月为正月、夏历以寅月为正月。而中医用的是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故子月为十一月。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小时,又分别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再与十二经脉对应。其中,子时为夜半二十三点至次日一点,对应胆经。
子午流注针法认为,胆经病变时可以通过在特定时间针刺其母穴或者子穴,来更好的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强化母脏的功能、减轻子脏的负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虚则补其母:如果胆经正气虚,则应当在胆气方衰的丑时,取侠溪穴行补法。
2、实则泻其子:如果胆经邪气实,则应在胆气方盛的子时,取阳辅穴行泻法。
其他
[1]杜武勋.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 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 体质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