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在志_深浅在志介绍|

xuanhujiaoyu

深浅在志

“深浅在志”一语,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意思为:进针的或深或浅,要依靠施针者至意深心地体会和感悟。此篇最后指出了针刺的最高境界:“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从诊断病情到实施针刺的整个过程,作为医生必须做到集中精力,沉静心灵,全以神运,把针刺技术发挥到极致,达到针刺治病的大医的至高境界。

名称

深浅在志

出处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概述

概念
“深浅在志”一语,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意思为:进针的或深或浅,要依靠施针者至意深心地体会和感悟。此篇最后指出了针刺的最高境界:“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从诊断病情到实施针刺的整个过程,作为医生必须做到集中精力,沉静心灵,全以神运,把针刺技术发挥到极致,达到针刺治病的大医的至高境界。
解读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各医家对“深浅在志,远近若一”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吴昆注:“肉厚者宜深,肉薄者宜浅,秋冬宜深,春夏宜浅,病在筋骨宜深,在经脉皮肤宜浅,穴在四支者为远,穴在腹背者为近,取气一也”。郭霭春翻译为:“无论针刺深浅,无论取穴远近,得气是一样的”。新编规划教材《医古文》注曰:“深浅”二句:意为针刺或深或浅,医者应灵活运用。针刺的穴位有远有近(穴在四肢为远,穴在腹背为近),而留针候气的道理是一样的。

贾成祥等解释道在所期盼的经气到来的时候,要慎重地把握而不失时机,至于进针的深浅、取穴的远近,都全在医生的心领神会,全靠医生的内心感受去体验,正所谓“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汪昂《医方集解·序》),“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技列传》),从而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的具体过程中,要聚精会神,“神无营于众物”。

应用领域

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以既有针感又能保证安全为基本原则。具体到每个腧穴都各不相同。临证时主要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并结合患者的体质、体型、年龄、病情、病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察形体定深浅

形有肥瘦:肥人气涩(针刺感应迟钝)宜刺深;瘦人气悍(针刺感应灵敏)宜刺浅。

体有强弱:体质强壮正气旺盛,多为实证,宜深刺;体质瘦弱,正气不足,多为虚证,宜浅刺。

年有长幼:老年正气耗散,宜浅刺;婴儿肌肤脆嫩,血少气弱,宜浅刺疾出。

切脉象定深浅

切脉是辨证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脉之变化可确定深浅刺法。《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例如,虚脉主虚证,如气不摄血的漏下症,浅刺补之以益气摄血。实脉主实证,如胃热的胃脘痛,深刺泻之以清中理气。《甲乙经》:“刺诸痛者,深刺之。诸痛者,其脉皆实。”

病有寒热虚实不同,脉象反映各异,深浅刺法就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脉证是相应的但亦有不相应,因此不能片面强调切脉,故临证有“顺逆”与“从舍”之别。应当四诊合参,所取穴位性能,全面考虑,才能作到从舍得宜,深浅适度。

识病情定深浅

病情的性质与针刺深浅关系密切,一般而言,阳、表、热证宜浅刺;阴、里、寒证宜深刺。

病程长短与针刺深浅关系密切,病久痼疾要深刺,新病病轻邪浅宜浅刺。

知病所定深浅

病在表或皮肤则浅刺,用半刺或皮肤针,如肤冷麻木的皮痹,以疏泄邪气,并配合拔罐。

病在络脉,浅刺出血,用豹文刺。

病在筋膜,有深浅不同:1、浅部如桡骨茎突腱鞘炎用恢刺,以舒筋活络。2、深部如肩关节周围炎用较深直透刺的关刺。

病在肌肉,用较深肌层透刺的合谷刺,如肌肉麻木或疫痛无力的肌痹,用以疏通经气。

病在骨骼,用直刺深透的短刺。如根性坐骨神经痛,按其腰椎压痛及叩击痛部位,取相应夹脊穴,病者有触电样感觉向下肢放射,往往即觉疼痛减轻。

参天时定深浅

根据气之所在与邪气的深浅来确定。春夏之季,其气散于外,病邪居浅,下针宜浅;秋冬之季,其气敛藏于内,病邪居深,下针宜深而久留。

四时刺法,古人指出还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针刺深浅不适的异常情况

1、气胸

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是指针具刺穿了胸腔且伤及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

现象: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发绀、冷汗、烦躁、恐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等危急现象。

处理:应立即取针,采取半卧位安静卧床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翻转体位,尽量减少呼吸的幅度。随时对症处理。对严重患者需组织抢救。

2、刺伤中枢神经系统

即刺伤脑、脊髓,是指针刺项背部腧穴过深,针具刺入脑、脊髓,引起头痛,恶心等现象。

现象:误伤延髓,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表情淡漠、痴呆或嗜睡,重者可见神志昏迷、抽搐、瘫痪,以致死亡。误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如刺激过强,患者可见短暂的肢体瘫痪。

处理:立即取针。轻者,安静休息,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重者配合有关科室进行及时抢救。

3、刺伤周围神经

指针刺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损伤部位出现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现象。

现象:如误伤周围神经,当即出现一种向末梢分散的麻木感,一旦造成损伤,该神经分布区可糊现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发热,痛觉、触觉及温度觉减迟等。同时,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肌肉萎缩。

处理:应该在损伤后24h内即采取针灸、按摩等治疗措施,并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4、刺伤内脏

是指针刺内脏周围腧穴过深,针具刺入内脏引起内脏损伤而出现各种症状的现象。

现象:刺伤肝脾,可引起出血,可感觉肝区脾区疼痛,有的可向背部放射。刺伤心脏,轻者可出现强烈的刺痛,重者有剧烈的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立即导致休克、死亡。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

处理:轻者,卧床休息可自愈;重者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急救处理。

其他

参考文献

1、陈剑勇.略谈深浅刺法:中医杂志,1982年

2、贾成祥,贾秋英.论“深浅在志,远近若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

3、王富春.《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9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