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气化_三焦气化介绍|

xuanhujiaoyu

三焦气化

中医基础术语。指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

名称

三焦气化

概述

概念
中医基础术语。指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
解读
三焦”、“气化”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而“三焦气化说”明确记载于明清时期文献。自明清时期明确“三焦气化说”之后,近代医家张锡纯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纲”。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人之一身,皆气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
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应用领域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功能有通行诸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维持着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和水液的输布排泄畅通。水液的运行,全赖气的引降出入,而气又依附于血和津液才得以正常运行。
上中下三焦功能特异,其气各有所主。上焦(心、肺)之气主散,散布于皮下和肌腠,特别是宣散卫气于皮下;中焦(肝、胆、脾、胃)之气主运化,谷气被运于心肺以化生气血,中焦之营气还确保气的运动方向无误,如脾气升,胃气降等;下焦(肾、腑脏、肠)之气主转化,运输和排泄水液和糟粕,特别是使腑脏和肠之气下降。
总之,三焦主司全身诸气的运动。若三焦功能受损,则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可能导致气滞,水道闭阻不通,津液外溢等。

其他

参考文献
1.原一祥等主编.《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2.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
3.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