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证取穴_随证取穴介绍|

xuanhujiaoyu

随证取穴

随证取穴是根据病证的性质,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主要应用于一些全身性病证,不能用近部、远部选穴原则时。

名称

随证取穴

概述

概念
随证取穴是根据病证的性质,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主要应用于一些全身性病证,不能用近部、远部选穴原则时。
解读
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提出的。在临床上有一些病证如发热、不寐、多梦、癃闭、昏迷、眩晕等这一类属于全身性疾病,无法辨位,不能应用近部、远部选穴的方法,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或者经脉,然后按经选穴。例如不寐有属心脾亏损者,归心脾两经,应取心俞、肺俞;有属心肾不交者,取心俞、肾俞、太溪;属心胆气虚者,取心俞、胆俞;痰热内扰取内关、丰隆。
此外,按压痛点,也属于随证取穴法。在临床上运用,可弥补以上方法的不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以痛为腧”和“在分肉间痛而刺之”的记载,阿是穴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肘后歌》说:“打仆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这些都是用压痛点治疗疾病的范例,现在临床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
常用随证取穴举例:
1、发热——大椎、合谷、曲池
2、惊厥——人中、合谷、十宣
3、昏迷——人中、十宣
4、休克——气海、关元、百会、神阙、内关
5、咳嗽——列缺、肺俞、天突
6、痰多——丰隆、足三里
7、气喘——定喘、肺俞、天突、膻中
8、多汗——合谷、复溜
9、盗汗——阴郄、后溪、照海
10、眩晕——百会、风池、太冲、太阳
11、失眠——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照海
12、心悸——内关、郄门
13、胸痛——膻中、内关、心俞
14、胸闷——膻中、内关
15、胃痛——内关、中脘、足三里、梁丘
16、呕吐——内关、足三里、中脘
17、泄泻——关元、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18、便秘——支沟、天枢、上巨虚、曲池
19、脱肛——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
20、尿闭——中极、三阴交、合谷、阴陵泉
21、痛经——子宫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22、胁痛——支沟、阳陵泉、章门、行间
23、项强——大椎、后溪、颈夹脊
24、皮肤瘙痒——血海、曲池、合谷、三阴交、膈俞
25、目赤肿痛——印堂、攒中、太冲、丝竹空
26、牙痛——颊车、合谷
27、牙关紧闭——颊车、合谷、下关
28、舌强失语——廉泉、合谷、金津、玉液
29、鼻塞流涕——迎香、鼻通、上星、印堂
30、四肢冰冷——十宣(点刺放血)
31、黄疸——至阳、太冲、阳陵泉、足三里
32、遗尿——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
33、肾绞痛——京门、水泉、肾俞、三阴交
34、耳鸣耳聋——迎香、印堂、上星、通天、风池
35、胆绞痛——日月、太冲、阳陵泉、胆囊穴
36、呃逆——内关、中脘、天突、膻中、通里、足三里、膈俞
37、咽喉肿痛——少商、内关、合谷
38、失语——廉泉、合谷、哑门、内关
39、口臭——大陵、劳宫、合谷

其他

参考文献
1.王富春.《临床针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2.王富春.《针方类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曹洪欣,刘延保.《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4.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中国针灸全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