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咸_口咸介绍|

xuanhujiaoyu

口咸

病症名。指自觉口内有咸味的感觉,有时伴有咸味痰涎吐出。

名称

口咸

出处

《医学正传·口病》

概述

概念
病症名。指自觉口内有咸味的感觉,有时伴有咸味痰涎吐出。
解读
口咸是指自觉口内有咸味的感觉,有时伴有咸味痰涎吐出。见《医学正传·口病》:“肾热则口咸。”《张氏医通》卷7:“口咸,肾液上乘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乌鲗骨。”《奇效良方·口舌门》:“五脏之气偏,由是诸疾生焉。且咸则为寒。”由此可见口咸亦有肾虚寒与肾实热之分,二者均为肾液上泛所致。
应用领域
(一)病因病机
1、肾阴虚
多因色欲劳伤、年高体衰或久病及肾,虚火上炎,肾液上乘所致。
2、肾阳虚
多因下元虚衰,阳虚不摄,肾液上泛而致。
3、脾湿不化
因于脾湿者,脾主水湿,润下而作咸,若脾湿而水不得化,可见口咸。
(二)分型论治
1、肾阴虚
临床表现:口咸或吐少量咸涎,伴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腰膝痠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红苔薄,脉沉细而数,尺脉无力。
治法:滋阴降火,壮水之主。
方药:大补阴丸或滋肾丸。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滋肾丸:肉桂、黄柏、知母。
2、肾阳虚
临床表现:口咸,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脚痿软无力,夜间尿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桂附八味丸加五味子。熟地、山药、枣皮、丹皮、云苓、泽泻、肉桂、附片、五味子。
3、脾湿不化
临床表现:口咸而粘腻,不欲饮水,纳呆,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醒脾化湿。
方药: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加旋复花、藿香、檀香、吴茱萸。

其他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2、屠佑堂.《中医实用诊疗大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3、卢祥之,王晓鹤.《新编中医临证备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年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