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_小儿推拿介绍|

xuanhujiaoyu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的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该方法的适应证比较广泛,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但由于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有别于成年人,因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名称

小儿推拿

英文名称

infantile massage

别名

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按摩

应用学科

针灸推拿科

出处

中医药学名词
目录

概述

概念

小儿推拿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的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该方法的适应证比较广泛,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但由于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有别于成年人,因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适应证

小儿推拿对于小儿的一般常见病都适用,比如发烧、咳嗽、痰喘、腹泻、呕吐、少食、厌食、积食、腹痛、夜啼、惊风、盗汗、遗尿、感冒、肥胖、脱肛、湿疹、脑瘫、肌张力障碍、弱视等,特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的疗效显著。此外,小儿推拿对于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禁忌证

并不是所有小儿都适合进行推拿,具体如下所述:

1、急性传染病者,如猩红热、水痘、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等。

2、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在出血和内出血的部位。

3、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

4、骨折早期和截瘫初期。

5、有严重症状而诊断不明确者。

6、骨和关节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者。

7、出现湿疹、疱疹等皮疹的部位。

8、烧烫伤、擦伤、撕裂伤等导致皮肤破损、发生炎症的部位。

9、极度虚弱的危重症患儿。

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虽然有的手法名称与成人推拿一样,但在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不同,而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主要可分为基本手法和复式手法两类。

1、基本手法

(1)推法:是指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2)揉法:是指以手指的指端或螺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根据着力部分的不同,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三种。

(3)按法:是指以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螺纹面、掌面(掌根)着力,附着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或一压一放地持续进行。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

(4)摩法:是指以食、中、无名、小指的指面或掌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可分为指摩法与掌摩法两种。

(5)擦法:是指以手部在患儿体表做直线往返摩擦运动。可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即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即侧擦法)和指擦法等。

(6)捏法:是指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做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主要用于脊柱,故又称捏脊法。

(7)掐法:又称切法、爪法和指针法,是指以拇指爪甲切掐患儿的穴位或治疗部位。

(8)运法:是指以拇指螺纹面或食、中指的螺纹面在患儿体表做环形或弧形移动。

(9)搓法:是指以双手掌面夹持住一定部位,或平压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或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10)摇法:是指将患儿肢体关节做被动性的环形旋转运动。

2、复式手法

(1)黄蜂入洞:是指用食、中两指指端在患儿两鼻孔下缘揉动50~100次。具有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的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以及急、慢性鼻炎。

(2)按弦走搓摩:是指医生在小儿身后,用双掌在小儿两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一般操作50~100次。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积痰积气引起的胸闷痞积、咳嗽气急及痰喘不利诸证。

(3)运水入土:是指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掌心向上,右手大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到大指根止,单方向推运100~200次。具有健脾助运、润燥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病、虚证,比如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疳积及泻痢等。

(4)运土入水:是指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掌心向上,右手大指端由小儿大指根推运起,经小天心、掌小横纹到小指根,呈单方向运100~200次。具有利尿、清湿热、滋补肾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新病、实证,比如湿热内蕴引起的少腹胀满、小便频数及赤涩等。

(5)水底捞明月:是指医生用左手拿小儿四指,掌心向上,用右手滴凉水于小儿内劳宫处,用中指端蘸水由小指根推运起,经掌小横纹、坎宫至内劳官,边推运边吹凉气,反复多次操作50~100次。具有清热凉血、宁心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大热,尤其是邪入营血导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6)打马过天河:是指用右手食、中二指指面蘸凉水,由总筋穴起,弹打至洪池(曲泽穴),边弹边打吹凉气,一般做20次左右。本法性凉大寒,主要治疗一切实热证,如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

3、其他

依据脏腑和清补作用不同,小儿推拿还包括补脾经、清脾经、补肝经、清肝经、补心经、清心经、补肺经、清肺经、补肾经等。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除了经穴、奇穴、经验穴、阿是穴之外,还有小儿推拿特定穴。常用的包括百会、坎宫、攒竹、耳后高骨、脊柱、腹等。

1、百会

(1)定位: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2)操作:用拇指端按或揉,一般按30~50次,揉100~200次。

(3)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4)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时,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治疗遗尿、脱肛等症时,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

2、坎宫

(1)定位:自眉头至眉梢成一横线。

(2)操作: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30~50次左右。

(3)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4)临床应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时,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治疗目赤痛时,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同用。

3、攒竹(天门)

(1)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2)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30~50次,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若自眉心推至囟门处30~50次,则称为“大开天门”。

(3)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通鼻窍。

(4)临床应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症时,多与推坎官、推太阳等合用;治疗惊惕不安、烦躁不宁时,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同用。

4、耳后高骨

(1)定位: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2)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30~50次,或用两拇指运推30~50次。

(3)功效: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4)临床应用:治疗感冒头痛时,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此外,还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5、脊柱

(1)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2)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做直推,或用捏法自下而上,或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

(3)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病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清天河水、退六腑等合用。

6、腹

(1)定位:腹部。

(2)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摩腹。

(3)临床应用:主要治疗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病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7、其他

比如天柱骨、印堂、山根等。

注意事项

为保证小儿推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一些注意事项,包括手法柔和、采取合适的体位、确定合适的治疗时间等。

1、小儿推拿的手法应注重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2、小儿体位以其舒适为宜,时间以饭后1小时为佳。

3、推拿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治疗1次,具体情况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体质以及手法特性而确定。

4、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先推刺激性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5、推拿小儿上肢部穴位时,一般只推一侧,其他部位可双侧推拿。

6、小儿推拿时应配合使用滑石粉、凡士林、生姜汁、麻油等介质,以润滑皮肤,防止擦伤,同时提高疗效。

7、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8、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空气宜流通。

9、推拿后应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