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湿邪是指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邪气,包括外湿和内湿两大类。
湿为重浊之邪,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
1、湿为阴邪: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而阴邪侵人后,机体阳气会与之抗争,因此湿邪侵袭容易损伤阳气。
2、湿邪易阻气机:湿邪侵袭机体后,常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
3、湿性重浊:湿邪致病,常引起以沉重感及附着难移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等。
4、湿性黏滞:湿邪致病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症状的黏滞性,如大便排泄不爽、小便滞涩不畅、汗出而黏、口黏等;二是指病程的缠绵性,湿邪致病一般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
5、湿性趋下:湿邪致病,多容易伤及人体下部,如下肢水肿、湿疹、脚气等。
具体病因由于湿邪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1、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内湿:多由饮食不当、先天体质虚弱或过于劳累,导致脾肾功能障碍,不能运化水湿,湿邪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1、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内湿:多由饮食不当、先天体质虚弱或过于劳累,导致脾肾功能失调,使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
湿邪可与风、暑、水、痰、毒等邪气合并致病,形成不同的病性相兼证,如风湿暑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证、湿毒证等,各自可有不同的证候表现。
日常建议
为了预防和减少湿邪对人体的影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应避免感受外湿。
包括规律作息、保持干燥、避免寒凉等。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干燥通风,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中。
4、在多雨或潮湿季节,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涉水淋雨。
5、在寒冷的环境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湿侵袭。
6、可以通过中医方法进行调理,如针灸、拔罐、艾灸等,以帮助祛除体内湿气。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生冷、高糖的食物,减少脾胃的损伤。
1、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适量摄入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绿豆等。
2、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生冷、高糖的食物,如炸鸡、冰镇西瓜、奶油蛋糕等。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瑜伽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水液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检查确定证型,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藿香正气丸、平胃丸等。不要自行乱用药,以免影响机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