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催吐(emesis)是指通过机械刺激或应用药物引发呕吐反射,从而将胃内未消化或有毒的物质排出体外。该方法常用于治疗神志清醒的口服中毒者,具有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以迅速减少毒物在体内吸收等优点,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洗胃的效果。
根据引起呕吐的方式不同,催吐可分为机械催吐和药物催吐两种类型。
1、机械催吐:是指使用手指、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后壁或舌根处,诱发呕吐。若不易呕吐,则可令患者先喝适量温水或温盐水,然后再次进行催吐。如此反复,直至患者呕吐的液体为清澈无异味时,可停止催吐。
2、药物催吐: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引发呕吐反射,从而促使胃内物质排出。临床上常用的催吐药物包括依米丁、硫酸铜、2%碘酒、盐酸阿扑吗啡、吐根糖浆等。
催吐疗法的应用具有一些指征,包括意识清醒、具有呕吐反射、口服毒物时间短以及能够配合医生操作。
1、意识清醒:患者在催吐过程中需要保持完全清醒的意识状态,能够理解并执行医生的指令,如张口、喝水等动作,以确保催吐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具有呕吐反射:在进行催吐之前,医生需要确认患者具有正常的呕吐反射能力,以确保催吐操作能够成功引发呕吐。
3、口服毒物时间短:催吐疗法更适用于口服毒物后不久的情况,一般建议在摄入后1~2小时内,因为此时毒物大多仍停留在胃内,尚未被小肠吸收。
4、能够配合医生操作:催吐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减少催吐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如误吸等。
并不是所有中毒患者都可以进行催吐治疗,具体如下所述:
1、意识障碍者禁用,其不仅无法理解和执行催吐指令,还可能导致误吸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2、抽搐或惊厥状态者禁用,以免因催吐过程中身体不受控制而发生意外,如咬伤舌头、误吸等。
3、无呕吐反射者禁用,因为这种情况下催吐无效。
4、摄入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等)者禁用,以免加剧食道和胃部的损伤。
5、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禁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6、食管静脉曲张者禁用,以免导致食道损伤或出血。
7、有严重精神病史,不能配合者禁用。
8、孕妇慎用,因为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催吐通常涉及一系列步骤,包括评估病情、做好心理准备、采取合适的体位、湿润咽喉、催吐、漱口清洁等。
1、评估病情:医生首先会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催吐,以及是否适合进行催吐,排除催吐的禁忌证,如意识障碍、抽搐、无呕吐反射、摄入腐蚀性毒物等。
2、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催吐的必要性和过程,减轻紧张和恐惧情绪。
3、采取合适的体位:遵医嘱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站立或前倾,头部略低于胸部,以便于呕吐。
4、湿润咽喉:遵医嘱喝一小口清水,以湿润咽喉部,为催吐做准备。
5、催吐:通过机械刺激或者应用药物引发呕吐,期间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呕吐物的性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漱口清洁:催吐结束后,患者需用清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胃酸对牙齿和口腔黏膜的损害。
催吐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比如食道损伤、误吸、电解质紊乱等。
1、食道损伤:剧烈的呕吐动作可能导致食道黏膜受损,特别是当呕吐过程中力度过大或过于频繁时。
2、误吸:呕吐时如果呼吸控制不当,则可能导致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电解质紊乱:呕吐过程中会大量丧失水分和电解质(如钾、钠、氯等),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
4、其他:如心律失常、急性胃扩张等。
为保证催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中毒后尽早实施催吐、选择合适的环境、避免频繁催吐、避免自我催吐等。
1、一旦发现患者服毒,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首选催吐方法,以便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将毒物清除。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带来的风险。
2、选择一个安全、干净、舒适且易于清洁的环境进行催吐。
3、避免频繁催吐,以减少对食道、牙齿和心理的长期损害。
4、避免将催吐作为减肥或其他非医疗目的的手段。
日常建议
患者在进行催吐后,应注意适当休息、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心情愉悦等,并遵医嘱定期复查,以评估恢复情况。
主要包括适当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等。
1、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恢复。
2、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则应积极就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可选择小米粥、清汤面、鸡蛋羹等食物。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同时,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等。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