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_艾灸介绍|

xuanhujiaoyu

艾灸

艾灸是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作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借其温热刺激和药理作用来达到保健和治病目的的方法。

名称

艾灸

英文名称

moxa-wool moxibustion

应用学科

针灸推拿科

出处

中医药学名词

概述

概念

艾灸是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作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借其温热刺激和药理作用来达到保健和治病目的的方法。

分类

根据所采用的材料(如形状、器具)不同,艾灸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艾饼灸、艾熏灸、温针灸几种类型。

1、艾炷灸

即把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成的圆锥状物,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随后点燃施灸的方法,可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为着肤灸,是指将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施灸时若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则称为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灸时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则称为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

(2)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皮肤之间隔开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根据间隔所用药物或其他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隔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等类型。

2、艾条灸

即将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点燃施灸的方法,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

(1)悬起灸:是指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腧穴或患处一定高度之上,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的方法。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2)实按灸:是指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绵纸实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的方法。

3、艾饼灸

艾饼灸包括熨灸和日光灸两种方式。其中,熨灸是指将艾绒平铺在腹部穴位或患处上,然后覆盖几层棉布,用熨斗或热水袋在棉布上温熨;而日光灸是指将艾绒铺在患处或穴位上,在日光下曝晒,每次10~20分钟左右。

4、艾熏灸

艾熏灸包括烟熏灸、蒸汽灸和温灸器灸三种方式。其中,烟熏灸是指把艾绒放在容器内燃烧,用艾烟熏患处或穴位的方法;蒸汽灸是指把艾叶或艾绒放在容器内用水煮沸,用水蒸气熏患处的方法;温灸器灸是指利用专门器具施灸的方法。

5、温针灸

即在毫针留针时,将艾绒或艾条段置于针柄上施灸的方法。

功效作用

艾灸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包括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以及引热外行。

1、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功用,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2、扶阳固脱

艾灸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等病证。

3、消瘀散结

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由于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所以艾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瘀结自散,在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病证,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4、防病保健

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因此,未病施灸可达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效果。

5、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使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因此,临床上可采取艾灸治疗某些实热病证,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此外,部分阴虚发热者也可考虑采取艾灸治疗,但需注意施灸量不宜过大。

施灸时间

由于艾灸主要依靠灸火直接或间接地在体表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所以除瘢痕灸外,一般以患者感觉灸处局部皮肤及皮下有温热或灼痛感为主。通常情况下,施灸时间为3~5 分钟,最长可达10~15分钟,具体因应用情景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保健养生灸时间宜短,病后康复可增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背施灸时间宜短,腹、腰背部位宜长;老年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增长。

施灸顺序

中医经典著作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记载,比如《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中讲:"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时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壮数来说,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来说,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但具体还应根据所治病证而确定。

禁忌证

并不是所有人群、所有部位都可以进行艾灸,具体禁忌证如下所述:

1、过度劳累、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等状态下,应尽量避免艾灸,以防增加艾灸过程中的不适感或风险。

2、对艾叶或艾烟过敏者应避免艾灸,以防引起过敏反应。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以免造成流产。

4、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

5、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6、过度愤怒、对艾灸恐惧者,也应尽量避免艾灸。

7、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以及身体极度衰竭者,应避免艾灸。

8、皮肤痈疽疖发作期间,局部有红肿热痛者,应避免艾灸。

9、无自制能力者如精神疾病等,应避免艾灸。

10、女性月经期间,也不宜艾灸。

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艾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采取艾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以便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确定穴位和疗程。

2、保持环境有良好的通风,不要在封闭的空间、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艾灸,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造成身体不适。

3、采取舒适、自然、便于艾灸的体位。

4、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采用敷料保护,以防感染。

5、艾条或艾柱离皮肤的距离应适中,通常在2~3厘米之间,以免烫伤皮肤。

6、艾灸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症状,一般为晕灸表现,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可服用温水或糖水,加按人中,休息片刻即可,若不缓解则应立即就医。

7、在艾灸期间及艾灸后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

8、艾灸过程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9、患者在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水的温度宜略高于体温为宜;在每次艾灸结束后还要再补充一杯水,水温稍稍有点烫嘴即可。

10、灸后注意劳逸结合、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清淡饮食,以帮助补充气血。

误区提示

艾灸时温度越烫越好?

艾灸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艾灸是通过微热的温度,将艾叶的药力渗透到肌肤筋骨进行调理的。如果温度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不仅会烫伤皮肤,还可能影响疗效。因此,艾灸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追求过烫的感觉。

艾灸时间越长越好?

艾灸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艾灸的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穴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一个穴位灸3~15分钟为宜。如果灸得太久,则不仅容易造成皮肤起泡、溃烂,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粗艾条的效果更好?

并不是粗艾条的效果更好。粗艾条由于燃烧面积较大,可能产生更宽广的热力覆盖区域,对于一些需要大面积温通的病证可能更为适宜。然而,粗艾条的火力也可能较猛,需要更多的技巧来控制热度,以防烫伤。相比之下,细艾条的火力温和,更适合精细操作和敏感区域的艾灸。而且,艾灸的效果不仅与艾条的粗细有关,还与艾条的质量、艾灸的手法、穴位的选择和患者的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选择艾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指导来决定。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