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辑要_脉学辑要介绍|

xuanhujiaoyu

脉学辑要

《脉学辑要》,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著,3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本书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抒发己见,总结了日本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创新和发展了脉学理论,不失为学习、研究脉学较为重要的参考书。

名称

脉学辑要

成书年代

日本宽政年间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书成书于史家称之为“江户时代”的日本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了以都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时代,以大阪、江户为中心的商业不断发展,江户与各地区间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强了各地文化交流,亦推动了日本与外国医药文化的交流;在意识形态方面,实行“宽政异学之禁”,把朱子学奉为“正学”,继而又出现了古学、折衷等儒学流派,构成了儒学在日本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科学文化方面,最活跃的当属医学,这既是由于医学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特点,既是“仁术”与“格物穷理”之一端,又是官吏之外的文化人体面谋生的最佳选择,且与所有人的生活需求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与青睐。这一时期的学问,在承袭前代繁荣之后,更进一步发展了民族的独立性,注重医儒结合,儒学与医学间关联密切。同时,中国的古医籍、医家著述、中药材的传播对于日本本国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并产生了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四大派别,涌现出许多造诣精深的医家,如丹波元德、目黑道琢、山田正珍、中山惟忠、中田深斋、和田东郭、华冈青州等,出版出一系列有影响的医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医学教育方面,多纪家族更是罄其私财创办医学校,尽力于医学教育,使医学得以不断发展,后继有人。

丹波元简于本书序言即云:“今夫医士,孰不日诊百病,月处千方,而方其诊病者,讯脉象如何,浮沉数迟大小之外,鲜识别者,况于洪大软弱牢革之差,茫不能答,或一状而众医异名,或殊形而混为同候。”此系促使元简著此书的直接原因。而深究其因,正如陈存仁编校本曰:“夫四诊之中,其末切脉。判阴阳表里,探虚实寒热,乃诊家之大经大法也。惟考轩岐仲景,未有明文,叔和以来,散漫无纪,元明诸家,亦属成说。而近世之不讲于斯者久矣。仅知浮沉迟数,难识促实牢革,将何以察万变之证乎?本书条列先辈精英,附录己所识别,芟套烂之芜,汇众说之粹。能熟于此,则指下之间,不患幽而难明矣。”而丹波元简本人具有“凡古今文字,言涉及医事者,悉推其根抵而究之”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是撰得此书的内在因素。

作者简介

丹波元简,为丹波家族移日之第三十六代,生于日本宝历五年(1755年),卒于文化七年(1810年)。字廉夫,号桂山、栎窗,中名刘桂山,法号本觉文懿孝宪居士。日本著名汉医学家,其生性聪慧,博览群书,涉猎书目甚广,不仅对中医经典著作熟读心传,对经史子集,如字书、诗词歌赋、史书、地理等等多有涉猎,医文皆精,中日皆负盛名。浅田惟常称其“性高雅,澹于势力,酷好读书。凡古今文字,言涉及医事者,悉推其根柢而究之。…元简之书出,海内讲医籍者,识所率由,而前世粗梗武断之风始除。”元简自幼随父元德学医,得其父庭训,同时又师事儒学大师山本北山、井上金峨等学习儒家的经学,二者均重视训诂与考据,给丹波元简以很大影响。其对当时的各种稀有医学书籍和重要文献资料进行了校对和考证整理,著书如《素问识》、《灵枢识》、《伤寒论辑义》等无不贯彻考据精神与训诂方法。他以这些著作成为日本江户中期考据学派的执牛耳者,也被后来的医经考据训诂专家奉为高山仰止的泰斗。丹波元简于安永六年(1777年)初次谒见幕府将军德川家治。宽政二年(1790年)松平定信设医事疑难试之,元简当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予以剖析,博得松平定信高度赏识,于同年11月拔擢为奥医师,后晋升为侍医兼叙法眼。次年10月为跻寿馆助教,讲授《素问》等医籍,颇受好评。宽政十一年(1799年),元简被正式任命为将军家齐的侍医。享和元年(1801年)遴选医官,元简所荐者未能入选,而入选者皆是后宫所推无能之辈,有感而发忤言,因此获罪罢免了奥医师之职,降为普通医师,同时禁闭百日,尔后专心致力于修订旧作,“不遑宁处,唯每灯火可见之候,取壮时所笔记,为之编划”,著述《医賸》。文化七年(1810年),丹波元简再一次被任命为奥医师。元简一生医著丰富,撰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伤寒论辑义》、《素问识》、《灵枢识》、《素问记闻》、《难经疏证》、《观聚方要补》、《扁鹊仓公列传汇考》、《脉学辑要》等三十余部,对中医典籍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亦为后世的汉方医学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颇有学术价值。其子丹波元胤和丹波元坚亦得其心传,以医术闻名于世,出版诸多医书。另,丹波元简作为跻寿馆的主人亦教育了不少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内容简介

《脉学辑要》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书中先列各医家原文,每条注文为作者对诸家之文细加钻研“虚心夷考,衡别是非”,删繁节要,融会贯通。条文之下,附作者按语,论述精辟。是书纂辑诸家脉学之精义,并附录家传及个人心得,简要切用,颇有价值。

本书所含内容,虽可谓述而不作,然其检选之功,亦非等闲之力。上至《难经》,下逮明清诸大家脉学,若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翼》、陈无择《三因方》、滑伯仁《诊家枢要》、张景岳《脉神章》、何梦瑶《医碥》等,诚可谓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其对古今脉学绝不是不加分析的罗列,而是能驳误纠讹,分明泾渭,经过“损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的科学的“扬弃”和创造性的劳动,发前人所未发。

本书学术特色主要包括:第一,广泛引进清代朴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医结合。清代乾嘉时期朴学兴起,考据之风盛行。医学界运用考据方法校勘文字、分析音韵、考证训诂,深入研究医经,突破了前人注释局限,探索原著,阐发本义,取得较大成果。此风传入日本后,各地文运大兴,风靡日本儒医两界。江户儒家山本北山、大田锦城、龟田鹏斋等建立了日本考证学派,作为山本北山学生的丹波元简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儒家重现实、重人文传统的影响下,丹波元简重视清儒与医家著作的研究,其兼通医儒,上承家学,旁通中国经史小学,秉承清儒的治学态度,借鉴清儒的治学方法,参考、引用中国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研治古医籍力求客观现实,具有较多的科学精神与创造性。《脉学辑要》中广收王叔和等医家的脉学论述,既娴熟运用中日两国的字书,又参稽相关的医籍文献材料,持之以医理,徵之以事实,旁征博引,穷委源竟,廓清了一批聚讼纷纭的问题,或者为最终解决某些难题开辟了道路。尊清儒“孤证不立”、“无徵不信”之原则,丹波元简按语时引证古代医史资料,皆有充分旁证。陈存仁言其“严谨之逻辑,…其所撰著必有足以启导吾人研究方法与趣味者。” ;第二,反映了日本宽政以前脉学理论的新成就。《脉学辑要》中收录了大量医家的脉学理论,从中可以看出各时期各医家对脉学均有各自的独到见解,有关脉学的理论也有不断地发展,其对各医家的脉学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择取,对脉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小心求证、大胆创新、抒发己见、对脉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总结了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流传版本

现存日本宽政七年乙卯(1795)江户万笈堂刊本聿修堂藏板影印本、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杨守敬据日本文化三年至天保十年刻本所撰的《聿修堂医学丛书》飞青阁藏板、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李氏芝轩校刊本、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文芳堂藏板、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文汇堂新刊本、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皇汉医学编译社《聿修堂丛书》铅印本。

影响评价

后人有“古今论脉之书,其不背古而最为适用者,惟日本《脉学辑要》乎”的赞誉。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