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背景
本书成书于史家称之为“江户时代”的日本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了以都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时代,以大阪、江户为中心的商业不断发展,江户与各地区间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强了各地文化交流,亦推动了日本与外国医药文化的交流;在意识形态方面,实行“宽政异学之禁”,把朱子学奉为“正学”,继而又出现了古学、折衷等儒学流派,构成了儒学在日本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科学文化方面,最活跃的当属医学,这既是由于医学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特点,既是“仁术”与“格物穷理”之一端,又是官吏之外的文化人体面谋生的最佳选择,且与所有人的生活需求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与青睐。这一时期的学问,在承袭前代繁荣之后,更进一步发展了民族的独立性,注重医儒结合,儒学与医学间关联密切。同时,中国的古医籍、医家著述、中药材的传播对于日本本国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并产生了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四大派别,涌现出许多造诣精深的医家,如丹波元德、目黑道琢、山田正珍、中山惟忠、中田深斋、和田东郭、华冈青州等,出版出一系列有影响的医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医学教育方面,多纪家族更是罄其私财创办医学校,尽力于医学教育,使医学得以不断发展,后继有人。
丹波元简于本书序言即云:“今夫医士,孰不日诊百病,月处千方,而方其诊病者,讯脉象如何,浮沉数迟大小之外,鲜识别者,况于洪大软弱牢革之差,茫不能答,或一状而众医异名,或殊形而混为同候。”此系促使元简著此书的直接原因。而深究其因,正如陈存仁编校本曰:“夫四诊之中,其末切脉。判阴阳表里,探虚实寒热,乃诊家之大经大法也。惟考轩岐仲景,未有明文,叔和以来,散漫无纪,元明诸家,亦属成说。而近世之不讲于斯者久矣。仅知浮沉迟数,难识促实牢革,将何以察万变之证乎?本书条列先辈精英,附录己所识别,芟套烂之芜,汇众说之粹。能熟于此,则指下之间,不患幽而难明矣。”而丹波元简本人具有“凡古今文字,言涉及医事者,悉推其根抵而究之”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是撰得此书的内在因素。
内容简介
《脉学辑要》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书中先列各医家原文,每条注文为作者对诸家之文细加钻研“虚心夷考,衡别是非”,删繁节要,融会贯通。条文之下,附作者按语,论述精辟。是书纂辑诸家脉学之精义,并附录家传及个人心得,简要切用,颇有价值。
本书所含内容,虽可谓述而不作,然其检选之功,亦非等闲之力。上至《难经》,下逮明清诸大家脉学,若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翼》、陈无择《三因方》、滑伯仁《诊家枢要》、张景岳《脉神章》、何梦瑶《医碥》等,诚可谓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其对古今脉学绝不是不加分析的罗列,而是能驳误纠讹,分明泾渭,经过“损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的科学的“扬弃”和创造性的劳动,发前人所未发。
本书学术特色主要包括:第一,广泛引进清代朴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医结合。清代乾嘉时期朴学兴起,考据之风盛行。医学界运用考据方法校勘文字、分析音韵、考证训诂,深入研究医经,突破了前人注释局限,探索原著,阐发本义,取得较大成果。此风传入日本后,各地文运大兴,风靡日本儒医两界。江户儒家山本北山、大田锦城、龟田鹏斋等建立了日本考证学派,作为山本北山学生的丹波元简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儒家重现实、重人文传统的影响下,丹波元简重视清儒与医家著作的研究,其兼通医儒,上承家学,旁通中国经史小学,秉承清儒的治学态度,借鉴清儒的治学方法,参考、引用中国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研治古医籍力求客观现实,具有较多的科学精神与创造性。《脉学辑要》中广收王叔和等医家的脉学论述,既娴熟运用中日两国的字书,又参稽相关的医籍文献材料,持之以医理,徵之以事实,旁征博引,穷委源竟,廓清了一批聚讼纷纭的问题,或者为最终解决某些难题开辟了道路。尊清儒“孤证不立”、“无徵不信”之原则,丹波元简按语时引证古代医史资料,皆有充分旁证。陈存仁言其“严谨之逻辑,…其所撰著必有足以启导吾人研究方法与趣味者。” ;第二,反映了日本宽政以前脉学理论的新成就。《脉学辑要》中收录了大量医家的脉学理论,从中可以看出各时期各医家对脉学均有各自的独到见解,有关脉学的理论也有不断地发展,其对各医家的脉学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择取,对脉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小心求证、大胆创新、抒发己见、对脉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总结了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流传版本
影响评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