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医集_子和医集介绍|

xuanhujiaoyu

子和医集

《子和医集》,金代张从正撰,邓铁涛等编校。本书收集张氏《儒门事亲》《心镜别录》两书,并进行整理校勘而成。为《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之一。

名称

子和医集

成书年代

当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本书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等人,征引有关文献,广搜版本,慎审鉴别,选定底本、校本,认真编校而成。

作者简介

张从正(约1156-1228)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人物。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人。久居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读书赋诗。先世授以医方,后游学于刘从益之门。精医术,名擅中州。金代兴定年间(1217~1221)召入太医院,不久即告去,日与麻知几、常仲明讲明奥义,辨析玄理。耽嗜医经五十余年。学宗刘完素,用药偏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其时医生好用温补,张氏则力矫时弊,谓外邪伤正,以热证、实证为多,“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主张祛邪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分疾病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治之以汗、吐、下三法(即“三法六门”)。运用三法,得心应手。凡病在上者皆可吐,在表者皆可汗,在下者皆可下。三法各有禁忌证,宜辨证施行。以其擅用攻下法,故后世将宗其学者统称为“攻下派”。然张氏亦注意适时补益,谓“岂有虚者不可补、实者不可泻之理哉?”邪去之后,每用饮食以调养之。其治卫德新妻因惊得病,闻响即昏时,以木棒反复敲击木几,令其习以为常而愈。此案即尊《内经》“惊者平之”之理,谓“平者常也,常见之必无惊”。为中医史上著名心理疗法治例之一。后以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辑为《儒门事亲》三卷,麻知几为之润色。据载尚有《三复指迷》《子和心法》《张氏经验方》《秘传奇方》《汗吐下法》《治病撮要》等医著。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了张子和著作《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二书之内容。《儒门事亲》十五卷,是以张氏原著《儒门事亲》三卷本为基础,加上《治病百法》、《十形三疗》等九种著作组成,总名为《儒门事亲》;《心镜别集》系张氏门人常德(常仲明)整理张氏之学,加工润色而成。《子和医集》将《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编校并合而为一,反映了张氏医学之全貌。

本书对张从正生平、籍贯和著述进行了考证,对张氏学术思想进行了详尽阐发。书中指出,张氏邪气致病的病因发病学观点是张氏攻邪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这种观点的确立,主要是源于《内经》的病因病机学术精神;三邪理论则是对病因发病学思想的具体化,这一理论,亦源于《内经》;而汗、下、吐三法,在《伤寒论》中已确立了辨证法则和方药,张氏加以发挥,延伸了概念,扩大了范围,突破了六经辨证的常规用药规律;五志七情病从心发的观点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是对《素问·举痛论》的“百病皆生于气”的九气为病理论和《素问·灵兰秘典》的“心者君主喜”之理论的具体运用。《子和医集》对张氏学术评述公允,肯定中有分析,认为张氏所论,多出补偏救弊之说,遣方用药特殊,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书内容注释较为全面、清晰、精当,方便识读。编者运用四校(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原则,慎重地校正其内容,防止了漏校、误校。对古奥、生僻、歧义和某些异读字词等,作了较为详细和必要的出注,释其义,注其音,尤其注意了随具体内容所在的语言环境作出不同的解释。

流传版本

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出版,2015年再版,收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影响评价

《子和医集》所选版本质量较高,点校正确,考证精当,较之既往《儒门事亲》各种古版本及后来的校注本之质量均有较大提高。是一本能全面反映张子和学术思想原貌的上乘之作。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