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背景
作者鉴于“目科一道,通者绝少。凡得斯疾,只可待时而已。世行之书不少,治之不但无效,反增其病”,“因此日夜留心,遍览诸经,访诸先觉”,历四十年探索积累,而著作成本书。
刘松岩,清代医家。直隶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广川镇)人。行医四十余年,博览经典,尤擅眼科、妇科。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卷。其中《目科捷径》三卷。卷一为目形诸图附说及目科诸辨,以“目形内外分阴阳图附说于后”开篇,以易经“离为目,其形正圆,为纯阳之体,外实而内虚”为文首,讨论双目与八卦阴阳水火五行的关系,继之以“合目图附说”“开目图附说”“八极要辨”“五轮辨”“水火同源论”等内容;卷二为目科诸论、分症诸论;卷三为目科点药、服药诸方、炮制点药诸法及目科用药等,书中载方78首,不少为刘氏创制。卷四系附录《绛雪丹》全书,此书相传系明代温补学派名家赵献可之子赵贞观所著,是一部有关胎产临证治疗的专著,流传甚广。刘松岩认为世传刻本“内多增益,失之太繁,反昧其真”,故“亦仍其旧”,附录于后。由于《绛雪丹》刊刻本今已亡佚,本书所载作为目前仅存清代刊刻孤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书高度重视眼与全身的联系,主张从整体着手认识眼病。强调经典著作的指导意义。全书从眼科基础理论到临证治法方药,都体现了《易》《内经》学说的指导。书中不仅引入了赵献可命门真火为立身之本的论述,而且运用《易经》“离为目”的学说阐发眼目的生理病理,论治倡用附子、吴萸、肉桂等温热之品,在眼科领域中独树一帜。作者对玄府理论也很重视,书中还多次论及开通玄府的意义与方法。与河间力主“阳热怫郁、玄府闭塞”不同的是,作者崇尚温补,强调寒邪导致的闭塞,并提出了一系列常用开通药物,对后学颇有启迪。
流传版本
本书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作者未及刊行而逝。后经其重孙刘景芬于同治八年(1869)增补重辑,刊行问世。现存光绪六年(1880)盛京同文山房刻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校注整理
本书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出版古籍。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明杰等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影响评价
《目科捷径》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医眼科专著,堪称温补学派在眼科的代表作,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俱高。
章节目录
卷一目形诸图附说、目科诸辨
目形内外分阴阳图附说于后
合目胞弦图说附于后
开目图说附后
八极至要辨
五轮辨
用药错误受弊论
水火同源论
瞳人论
命门真火与膻中相火分别论
先天内景图说补遗正讹
先天外景备考
治病之大法
五行生化违经增气辨
主气客气辨
玄府论
五行平过不及各名
头疼及目论
治头疼分阴阳辨
太阳散风汤
清震汤
玉壶丸
黑锡丸
选奇汤
生熟二地汤
六经头疼分别辨
新定试验内外障虚实寒热法则症治诸论
卷二目科诸论、分症诸论
瞳人变色辨
湿寒浸淫论
头顶发际生疮目起旋螺论
目腿上下互疼论
目光外射不见瞳人
目涩难睁
乌睛白睛之间起黑白泡
瞳人色白
目内周围红肉淤塞将乌睛
遮覆不露
乌睛星翳
十字锁睛不治之症
目起旋螺突睛白泡红泡等症
白睛上如煤灰
胞肿如杯如球
血贯瞳人
羞明伏地
目中结骨症
腐皮遮睛
瞳人散大
目侧斜视
目前飞花
日弦湿烂
瞳人缩小
斑后目久不睁眵泪如脓等症
雀目
阴虚火盛
淤肉扳睛
目疾小便后白浊滑精
练睛
飞丝人目
眼皮生虫
眼丹眼漏
乌睛肉溢
目睛下垂
卧湿失明
妇女阴挺目疾
妊妇饮冷水目疾
额冷额汗虚寒辨
嗜饮论
气血凝滞论
贫富不同治
饮食虚实分别沦
烦躁分表里虚实辨
耳目不聪明论附方
病求本源论
辨疾之要
虚人淋沥致目不明
卷三点药诸方、服药诸方、炮制点药诸法、目科应用点服药本草
新定试验内外诸方
加味回阳补中益气汤
加味回阳逍遥散
加味十全大补汤
加味调中益气汤
杞菊巴蓉丸
古方款冬温肺汤
渗湿汤
煨肾丸
消积丸
半苓去痰汤
古方羌活胜湿汤
古方凉膈散
古方回阳返本汤
节庵回阳返本汤
滋阴地黄汤
益气养荣汤
滋阴肾气丸
泄肝汤
桃仁化滞汤
升阳益胃汤
人参苏木汤
小菟丝子丸
绿豆粉
柴胡疏肝散
枳实理中汤
半夏竹茹汤
羌活附子汤
苍白二陈汤
六君子汤
救急附子理中汤
太阳散风散
养荣归脾汤
固精二益散
古方玄兔丸
如意通圣散
顺风匀气汤
清阳汤
十味锉散
加味枳实白术汤
既济解毒饮
胜湿汤
小柴胡汤
羌活除湿汤
附子麻黄理中汤
人参败毒散
加味六君子汤
二陈泄肝汤
夏枯草散
熟地理阴汤
参苓白术散
葛花醒酒汤
清心莲子饮
加味清心饮
神效黄芪汤
肾着汤
升阳除湿汤
鸡肠散
升麻葛根汤
保肺汤
蟾酥丸
消挺散
新订试验点目诸方
如骥追风散
利气和血散
除湿散
五味敛光散
水火散
古方清火明目散
止血定疼散
正瞳膏
珍珠青黄散
拨云锭子
蕤仁膏
苦石
酸石
选集点眼诸药
治目诸药选集应用本草
服药
千锤麝香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