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类方_伤寒论类方介绍|

xuanhujiaoyu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4卷,清代徐大椿(灵胎)撰。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首;卷4为“杂法方类”,计22方。总计113方。

名称

伤寒论类方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作者简介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道人,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少业儒,为诸生。好读道家书,通晓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以诸生贡太学。后因家人有误于医者,始习岐黄。年二十从学于周意庭,博览方书,精研医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及三十六年两次应召入宫治病,尝官太医院供奉,赠儒林郎。平生著述甚富,尤注重阐发经典医著。主要著作《医学源流论》两卷(1757年),集中反映其学术见解。其中“元气存亡论”、“药性今古变迁”、“医学源流论”等,颇多精辟之论。所著《伤寒类方》不以六经分类,使方以类从,证随方定,便于按证索方,不必循经求证。《医贯贬》两卷(1741年),述赵献可温补之弊。《慎疾刍言》(1767年)亦多针砭时俗谬说。《兰台轨范》八卷(1764年),多录唐以前著名医书之方论。所取古方,多切实用,然亦采录后世有名方剂。其中所列《千金方》之钟乳粉、《和剂局方》之玉霜圆等服石之品,则遭后人议论。生平行医五十余年,泛览医书万余卷,经批阅者亦有千余卷。敢于直言以斥时弊,然亦不免有偏颇之论,如谓“仲景《伤寒论》中诸方字字金科玉律,不可增减一字”,而于唐以后医书则较轻视。尝评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多所纠正,于外科亦多经验,曾评《外科正宗》,戒轻用刀针丹药者。医著尚有《难经注释》两卷(1727年)、《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年)。另著《洄溪道情》等文学著作,亦为世所称。咸丰五年(1855年)王士雄得徐氏门人金复村所传《洄溪医案》一卷,编注梓行。后世刊有《徐灵胎医学全书》多种。

内容简介

徐氏的著述方法,不类经而类方,将《伤寒论》113方归纳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等十二类。卷一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卷二为栀子豉汤类、承气汤类;卷三为泻心汤类、白虎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卷四为杂法方类及六经脉证。每类方剂下先列该方之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及该方的主要条文,再列类方及条文。如桂枝汤类下,首列桂枝汤主治诸证,次列桂枝加附子、加桂、加芍等证。使“方以类从,证随方列”,便于学者随方求证,按证选方。论中以夹注与按语结合,探索组方之奥妙,分析类方之异同,阐明临床之应用,对于《伤寒论》方的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六经脉证篇列六经病提纲与主要脉证,又论别证、变证,使后学者既知其常,又达其变。

流传版本

本书版本众多,不下二十种,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乾隆半松斋刻本、《四库全书》本等,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影响评价

本书是《伤寒论》方剂研究著作中“以方归类”的代表作,有便于检索、不失仲景原意等优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章节目录

卷一

桂枝汤类

麻黄汤类

葛根汤类

柴胡汤类

卷二

栀子汤类

承气汤类

卷三

泻心汤类

白虎汤类

五苓散类

四逆汤类

理中汤类

卷四

杂法方类

六经脉证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