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居集_不居集介绍|

xuanhujiaoyu

不居集

《不居集》,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书分上下两集。上集三十卷,以论治内损为主旨。卷之首为例言、总旨、十法。卷一为统治大法;卷二至十一为总结历代医家治虚损证之十法;卷十二为其他各家治法;卷十三至十七为嗽、热痰、血四大证的论述,四证中以血证论述更详;卷十八至三十为内损杂证,如自汗盗汗、七情内郁、遗精白浊、泄泻怔仲、不眠健忘、喘、呕及各种疼痛等。下集二十卷,以论外损为主旨。本书的特点是集《内经》《难经》及历代名贤有关虚损证的辨证论治进行论述,再加述自己的注释、制方与验案,故是书为一部较全面的论述虚损证的专书。

名称

不居集

成书年代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背景

吴氏采辑《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洪、刘完素、李杲、朱震亨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辑前贤方剂并自己治验撰成此书。

作者简介

吴澄,字鉴泉,号师朗,清代医学家,歙县(今属安徽)人。自幼聪颖,喜读《易经》,后因功名不就遂业医,熟读经典,医术高明,著有《不居集》五十卷。

内容简介

《不居集》分上下两集,上集30卷,以论治内伤虚损为主,除阐明统治大法外,主要总结了历代医家治虚损证的10法,汇集了秦越人、张仲景、孙思邈、葛可久、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张景岳及吴氏本人的治法,还介绍了其他各家治法,以及嗽、热、痰、血四大证和各种内损杂证。下集20卷,以论治外感虚损为主。虚劳之证,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内伤所致,治疗亦多用补法。吴氏则认为论治虚损,当首辨内伤和外损。外邪乘人体之虚而入,亦可出现虚劳内伤的病理表现,而治疗之法,又当与内伤虚损区别对待。欲补其虚,必先去其外邪,欲治其内,必先察其外。而不能单用补虚一法,否则,“欲敛汗而汗愈多,欲安神而神愈躁,欲滋阴而郁热愈甚,欲补气则胀愈加”。必以扶正与祛邪兼顾,作者依此原则创立了“解托”和“补托”二法。若内伤重而外感轻者,宜用补托之法,方如益营内托散、助卫内托散和宁神内托散等;内伤轻而外感重者,宜用解托之法,方如柴陈解托汤、和中解托汤,总以培护元气为主。吴氏的这些主张,可以说是在辨治外感和内伤同时出现的一类内科杂病时,对前代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对于一般虚损性疾病的治疗,吴氏比较重视照顾脾胃中气,而对丹溪学派以滋阴降火治疗虚损的方法提出异议。此外,书中还提出了补脾阴的方法,强调须避寒凉诸药,倡芬香甘平之法,所制理脾阴正方(人参、河车、白芍、山药、扁豆、茯苓、橘红、甘草、莲肉、荷叶、老米),是养阴、生津、益气、调补脾胃的代表方。

流传版本

现存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影响评价

本书有论、有法、有方,有案,是现存内容最丰富的虚损治疗专书,对于临床治疗内伤杂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