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证的病因_蓄血证的症状_蓄血证怎么治疗_蓄血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蓄血证

蓄血证,中医病证名。是外邪由表入里,热邪与血结于下焦,出现少腹结急,下血,神志如狂,发热等症状的病证。多为外感热病,病邪入里,热邪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致,有太阳蓄血与阳明蓄血的区别。太阳蓄血证常见于某些外感热病的表证阶段。阳明蓄血证常见于尿潴留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肾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尿潴留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尿储留

临床上见小便不通,少腹胀痛,手不可近,大便不通,口唇深红,口不干渴,舌有瘀斑,苔薄微黄,脉滑数。治宜导瘀清热,方用代抵当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外感热病,病邪入里,热邪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少腹结急或硬满或疼痛,大便出血或阴道出血,如狂或发狂,或喜忘,或神情烦躁,发热或身热,或夜热昼凉,或消谷善饥,小便自利,脉沉或数。
症情分析
热邪与血结于下焦少腹部位,经脉不通,故少腹结急或硬满,甚或疼痛;瘀热结于肠道、胞宫,灼伤脉络,则可出现便血或阴道出血;瘀热内结,上扰神明,则见如狂或发狂,或喜忘,或神情烦躁;表邪未解,卫气抗邪,则发热或身热;邪入阴分,则夜热昼凉;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病位在下焦,尚无涉及膀胱,故小便自利;瘀热结于里,则脉沉而数。

治疗

治法
祛邪祛瘀
方药
桃核承气汤或抵挡汤。
常用中药
桃仁、红花、甘草、芒硝、桂枝、水蛭、虻虫、大黄。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