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气虚证的病因_心胆气虚证的症状_心胆气虚证怎么治疗_心胆气虚证的注意事项|

xuanhujiaoyu

心胆气虚证

心胆气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心气亏虚,胆气不宁,以心悸失眠,胆怯易惊,头晕胸闷,舌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见于妇人,但男子亦不少见,尤其是体质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神气未复,常可见到。本证常见于惊悸怔忡、不寐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心胆不宁证、心虚胆怯证

发病部位

心,胆

相关疾病

惊悸怔忡、不寐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惊悸怔忡

临床表现以心常惕惕,坐卧不安,善惊易恐,或心中空虚,时有如人将捕之感,稍受惊吓或闻响动则心中悸动不宁,甚则胸中澹澹大动,并见梦寐不宁、汗出气短,舌淡、脉弦而细等症。主要是心虚胆怯、不能自安而致。治当以养心益气壮胆镇惊为主,则心安胆壮,恐惧自失,惊悸不作,可平补镇心丹(《和剂局方》)合磁朱丸(《千金方》)加减。

2、不寐

心中不安难以入眠,寐则多梦,尤以恶梦纷纭,且兼头晕欲呕,气短乏力,舌苔薄膩,脉细而弱。乃因心胆虚怯,神魂不能安藏而致。治当补益心胆、宁神安魂,可用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挟有痰热者可合用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或用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加减。

病因

病因

心主神明,心之血充气旺则心神安藏,思维正常;胆主决断胆气充沛则情志安定,谋虑出矣。心气不足,子病及母,胆气亦怯;或肝胆气虚,木不生火,心气亦虚皆可引起心胆两虚。

表现

临床表现

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夜寐多梦、胸闷气短、时自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弦无力。

症情分析
心胆虚怯而卒受惊恐,则心神不能收持,胆气难以决断,遂出现善惊易恐,神魂不宁等一系列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心气亏虚,心失所养,则惊悸不宁;心气亏虚,神不守舍则失眠多梦易醒;胆气亏虚失于决断,则胆怯善恐;气虚胸宇气机不畅则胸闷气短;机体失于濡养,则少气倦怠;气虚不能固表则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乃心胆气虚之象。

治疗

治法
补心益气安神
方药
十味温胆汤。
常用中药

半夏、枳实、陈皮、白茯苓、酸枣仁、远志、北五味子、熟地黄、条参、粉草。

针灸治疗

主穴胆俞、神门。惊悸配京骨、阳交、百会,怔忡配心俞、巨阙、鸠尾,不寐配三阴交、安眠,郁证配百会、太冲。操作针刺补法。

转归预后

本证常因心气不足,肝胆气机疏泄失职而致水湿津液不能输布,形成痰饮。进一步扰乱心神,成为虚实夹杂之证。当根据痰饮之轻重,标本之先后,或以治痰为主,或益气化痰同用,可选用温胆汤之类化裁。还可因心气之虚,渐及阴血,导致脏躁,出现悲伤欲哭、欠伸、心烦不眠、坐卧不安等症,治当合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除烦,润燥安神。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