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刺痛
心脏刺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指患者感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其原因可分为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非疾病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因素。患者表现多样,程度轻重不一,常伴随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心脏刺痛可能预示严重健康问题,对生命构成潜在威胁。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1、疼痛性质
心脏刺痛通常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的针刺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具有尖锐、锐痛的特点,也可能表现为压榨样或刀割样疼痛。
2、疼痛部位
疼痛可能不仅限于胸部,还可能放射至左臂、肩背或颈部。
3、持续时间
心脏刺痛的持续时间可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可能是短暂的刺痛,瞬间即逝;有的则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如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4、诱发因素
心脏刺痛可能由多种因素诱发,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睡眠不佳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
1、胸闷
心脏刺痛时,患者常感到胸闷,这是一种压迫感或沉重感,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尤其是当心脏病变影响到肺部血液循环时。
2、心悸
心悸是心脏刺痛时常见的伴随症状,表现为突然感到心跳强烈或不规则。这通常与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有关,使心跳频率超过正常范围。
3、呼吸困难
心脏刺痛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主要是因为心脏病变影响到了肺部血液循环,进而诱发了肺水肿。此症状可能伴随咳嗽、咳痰、喘息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窘迫。
4、晕厥
晕厥通常是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或脑供血不足所致。心脏刺痛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进一步引起晕厥。晕厥常常发生于站立位,且多有先兆,如眼前发黑、头晕等。
5、其他症状
根据具体病因的不同,心脏刺痛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心血管疾病可能伴随大汗、失眠、神经功能紊乱等;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口唇青紫、乏力、体重减轻等;消化系统疾病则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反酸、胃部烧灼感等。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心脏刺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到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的疼痛,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可归纳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
1、非疾病因素
(1)心理因素
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心脏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心脏刺痛感。这种情况下的刺痛一般较为短暂,且会随着情绪的平复而缓解。
(2)过度劳累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缺乏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都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刺痛感。
(3)睡眠不佳
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节律紊乱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刺痛。
(4)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心悸、焦虑、多汗以及心脏刺痛等症状。
2、疾病因素
(1)心血管疾病
①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
②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的心肌组织坏死,疼痛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长。
③心肌炎:病毒侵袭心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和心脏刺痛。
④心包炎:心包膜的炎症性病变,可导致心脏刺痛感,并伴有心包积液等体征。
⑤心脏神经症: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
①胸膜炎:胸膜的炎症性病变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刺痛感。
②其他: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也可能引起心脏区域的疼痛或不适感。
(3)胸壁组织疾病
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如急性皮炎、带状疱疹)、神经系统病变(如肋间神经炎)、肌肉病变(如外伤、肌炎)等也可能导致心脏刺痛的发生。
(4)纵隔疾病
如纵隔炎、纵隔肿瘤等,也可能引起心脏区域的疼痛或压迫感。
(5)消化系统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时也可表现为心脏刺痛,这可能与神经传导或内脏痛觉定位模糊有关。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症、胸膜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外伤、肌炎、纵隔炎、纵隔肿瘤、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
就医
1、心脏剧烈刺痛,且长时间不缓解。
2、伴呼吸困难、晕厥、大汗、面色苍白或烦躁不安等。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科处理。
1、心脏刺痛反复发作。
2、伴胸闷、心悸。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如果心脏刺痛表现为胸前区针刺样、牵扯样、撕裂样疼痛,伴随胸闷、气短、心悸、出冷汗、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由急诊科医生转诊至心血管内科治疗。
2、如果心脏刺痛伴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到呼吸内科就诊。
3、如果怀疑心脏刺痛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肋间神经痛、植物神经紊乱等,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4、如果心脏刺痛与进食或体位变化有关,且伴有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对心脏部位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早晨空腹就诊最好。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心脏刺痛的具体位置是哪里?
4、刺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
5、每次心脏刺痛持续多长时间?
6、心脏刺痛出现有无特定的时间或情境(如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夜间等)?
7、除了心脏刺痛,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吗(如胸闷、气短、头晕、出汗等)?
8、您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9、您是否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疾病的病史?
10、您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疾病的病史?
11、您是否经常吸烟、饮酒?
12、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吗?是否有经常熬夜或过度劳累的情况?
13、您之前是否因为心脏刺痛就诊过?诊断结果是什么?
14、您最近是否有剧烈运动或受伤的情况?
1、我的心脏刺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这个症状严重吗?是否需要立即治疗?
3、我应该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4、我需要如何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多久能好?
5、治疗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6、这个症状会反复发作吗?如何预防?
7、如果我不接受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通常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血生化、心肌坏死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胸部X线、胸部CT、胸部超声、肺动脉CTA、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以明确心脏刺痛的病因。
1、一般检查
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语言、意识状态、营养状态的评估。
2、视诊
观察患者的胸廓形态、呼吸频率和节律、心尖搏动位置及强度、皮肤黏膜颜色等,以发现可能的异常体征。
3、触诊
触诊患者的胸廓、胸骨及心前区等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感,以及评估心脏搏动情况。
4、叩诊
通过叩击体表胸廓,评估心脏大小、是否存在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病理改变。
5、听诊
使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率和心律,以及心脏瓣膜的开闭声音,同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以判断有无心脏和肺部的异常。
1、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排除贫血、感染等可能导致心脏刺痛的疾病。
2、血生化
检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功能和代谢状态。特别是心肌酶(如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等)的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
3、心肌坏死标志物
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
1、超声心动图
通过声波图像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检测到心肌肥厚、心腔扩大、瓣膜病变等问题。
2、冠状动脉CTA
通过注射造影剂并拍摄X光片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结构,能够检测到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等问题。对于怀疑冠心病导致心脏刺痛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插入导管到冠状动脉口并注射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够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4、胸部X线
胸部X线可以对肺炎、气胸等肺部疾病进行筛查,同时可以通过心脏及大血管的投影来间接判断心肺的情况。
5、胸部CT
胸部CT对肺炎、肺结核、肺癌、纵隔肿瘤等观察更细致、判断更准确。
6、胸部超声
胸部超声可以了解有无胸腔积液、乳腺结节等,对判断肺部感染、肺部肿瘤、乳腺增生、乳腺癌也有诊断价值。
7、肺动脉CTA
如果患者的心脏刺痛与肺动脉栓塞有关,肺动脉CTA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能够检测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2、运动负荷试验
对于部分症状和危险因素都非常符合心肌缺血的患者,如果在静息状态下未发现心电图或心肌酶的改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评估心脏在负荷状态下的功能情况。
诊断
医生诊断心脏刺痛通常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来评估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以明确病因。
1、心绞痛
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表现为心脏刺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出汗增多等。疼痛多为压榨性、紧缩性,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或T波改变,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2、急性心肌梗死
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胸痛,伴胸闷、憋喘、全身大汗,疼痛性质为针刺样、刀割样、压榨样,持续时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可见ST段明显抬高或压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明显升高。
3、心肌炎
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心肌炎症。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发热、胸痛、心悸、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气促、面色苍白等)。心电图可能出现非特异性改变,心肌酶可能升高,心脏彩超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4、心包炎
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引起的心包炎症,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性质为针刺样或闷痛,呼吸、咳嗽时加重,伴呼吸困难、干咳、声音嘶哑等。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弓背向下抬高,心脏彩超可发现心包积液。
5、心脏神经症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脏功能性疾病,症状多样且多变,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不畅、头晕、头痛、睡眠不佳等,通常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辅助检查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6、胸膜炎
由于感染、肿瘤、外伤等引起的胸膜炎症,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胸痛多为持续性,可因呼吸、咳嗽而加重。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改变。
7、肺结核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等。胸痛多为胸膜受累所致,可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胸部X线或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心脏刺痛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旨在迅速缓解症状、明确并去除病因、预防并发症及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诊断、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及长期管理。其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综合性、个体化的策略。
1、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
(1)药物治疗
①硝酸甘油:用于紧急缓解心绞痛,可舌下含服或静脉泵入。
②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③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用于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④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用于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
(2)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介入治疗指征的应尽快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2、心肌炎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可应用丙种球蛋白等抗病毒药物。
②糖皮质激素:用于重度患者,以减轻炎症反应。
③抗心力衰竭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病情选用。
3、心脏神经症
(1)心理治疗
为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2)药物治疗
①镇静安神药:如地西泮等,用于改善睡眠及焦虑情绪。
②β受体阻滞剂:用于缓解心悸等症状。
4、气胸、血气胸、胸腔积液
(1)胸腔穿刺
用于抽出胸腔内积气或积液,缓解压迫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持续漏气或积液量大的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原发病治疗
如肺炎、肺结核等引起的胸腔积液,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抗炎或抗结核治疗。
5、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
(1)抗炎治疗
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2)支持治疗
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6、纵隔肿瘤
(1)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肿瘤。
(2)放化疗
对于不宜手术或术后需辅助治疗的患者,可进行化疗和(或)放疗。
(3)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可选用靶向治疗药物。
7、反流性食管炎
(1)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用于抑制胃酸分泌。
②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用于促进胃排空。
(2)生活方式调整
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后立即平躺、戒烟戒酒等。
8、胃溃疡
(1)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同上,用于抑制胃酸分泌。
②抗Hp药物:对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患者,需进行根除Hp治疗。
③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用于保护胃黏膜。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9、肋间神经痛
(1)药物治疗
①止痛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用于缓解疼痛。
②营养神经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用于促进神经修复。
(2)封闭治疗
对于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可考虑进行肋间神经封闭治疗。
10、肌炎、皮肌炎
(1)药物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②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这些药物可进一步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损伤。
③止痛药:针对心脏刺痛症状,可适当应用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但需注意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
(3)心理治疗
由于肌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心理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1、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害,应尽早戒除或限制摄入。
2、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粗粮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3、根据病情和体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
5、学会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挫折和烦心事时,多向亲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详见对因治疗。
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丙种球蛋白、地西泮、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硫糖铝、铝碳酸镁、布洛芬、塞来昔布、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