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详情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査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可作诊断性刮宫、B超等检查。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动不安、胎漏或异位妊娠,亦可见于葡萄胎。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氳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通过诊断性刮宫、B超或CT检查等可鉴别。
(9)有生殖器官感染病史,出现崩漏者,平素多有下腹或少腹疼痛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明显。
(10)性激素或避孕药使用不当,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有服用避孕药史,一般停药一段时间后月经即可恢复正常。
病因
1、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精血耗伤;或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2、思虑劳神过度,或饮食劳倦所伤,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血失统摄,冲任不固,血从阴道而出,遂成崩漏。
3、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4、跌扑外伤或手术、分娩等损伤胞脉,或胎体异位、恶血异物等留滞宫内;或痰湿瘀血等积聚宫体;或感受寒邪而寒凝胞宫,均可导致气滞血瘀,阻滞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5、外感温热邪毒,内迫营血,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或外阴不洁,湿热之邪蕴积胞宫均可使血从阴道而出,则成崩漏之症。
表现
先天肾气不足,房事不节,精血耗伤,阴虚内热,迫血妄行;忧思伤脾,脾气亏虚,血失统摄,冲任不固;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各种原因导致气滞血瘀,阻滞冲任,血不循经;外感邪气,内迫营血,血热炽盛,迫血妄行。
治疗
清热固经汤、逐瘀止崩汤、逍遥散。
1、常用断红穴(手指二、三指掌关节间向前1寸处),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可减少血量。
2、取神阙、百会、隐白、关元,艾灸20分钟后,可减少出血,回阳固脱。
3、耳针取穴为子宫、卵巢、内分泌、皮质下,针刺,两耳交替取2-3穴,间歇运针,留针1-2小时。
1、急救处理
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立即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灸)。并急煎独参汤(人参)。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时,可用参附汤(人参附子)加炮姜炭。必要时应输血。
2、常用中成药
当归膏、乌鸡白风丸、定坤丹(丸)、健妇丸等。
3、单方验方
(1)苦参30-50g,将饮片炒至颜色变深为度,加红糖50g。每次2剂,早晚水煎温服。
(2)炒鸡冠花30g,红糖30g,水煎代茶饮
(3)海螵蛸粉1g,每日早晚各1次
(4)金钱蚤休30g,水煎服。
(5)血见愁30g,水煎后与15mL白米酒拌匀,一次服下。
(6)断血流(生药)10g,每日3次。
(7)蚕砂6g,铁锅炒炭即冲水吞服,每日3次。
4、西药止血剂
如维生素K1、叶酸、止血芳酸等。可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或合用。
1、止血塞流稍易,调经复旧较难。
2、崩漏虽属于急危症,但只要治疗得当,并坚持善后调理,预后一般良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