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跳动
肌肉跳动在医学上称为肌束震颤,是指单个肌群或某些肌纤维的自发性细小急速的不规则收缩,导致肉眼可见的皮肤和肌肉跳动或蠕动样运动,但通常不会引发关节运动。肌束震颤可能是脊髓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核或神经根的变性或刺激现象,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剧烈运动之后。
其它名称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肌肉跳动的典型表现是肌肉出现不自主、细小急速、不规则且肉眼可见的收缩,这种收缩会使得局部皮肤和肌肉呈现跳动或蠕动样运动。一般来说,这种跳动可见于全身任意肌肉,以眼睑、手臂、手指、腿和足部肌肉最为常见。
1、肌肉疼痛
当肌肉跳动伴随疼痛时,可能是由于外伤、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或者在某些活动或姿势下加重。
2、肌肉无力
在某些情况下,肌肉跳动可能伴随肌肉无力。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病变、肌炎或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引起的。肌肉无力可能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3、局部麻木或刺痛感
在某些情况下,肌肉跳动可能伴随局部麻木或刺痛感。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的。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肌肉跳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焦虑、寒冷刺激等生理性因素,以及电解质紊乱、多发性肌炎、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
(1)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长时间或剧烈的运动后,肌肉可能会因为疲劳而出现跳动的情况。
(2)情绪紧张或焦虑:精神紧张或过度焦虑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进而引起肌肉跳动。
(3)寒冷刺激:当肌肉受到寒冷刺激时,可能出现肌肉跳动的情况。
2、病理性因素
(1)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可能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引发肌肉跳动。
(2)多发性肌炎:这是一种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多发性肌炎可能导致肌肉跳动,并伴随肌肉疼痛、咽喉肌无力等症状。
(3)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可能导致神经元病变,影响周围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运动神经受刺激,引起肌肉震颤或痉挛。
(4)运动神经元病:这类疾病由于运功神经元细胞受损坏死,导致相关肌肉失去神经营养和支配,进而出现肌肉跳动。
(5)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萎缩侧索硬化、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克雅氏病等,也可能会导致肌肉跳动。
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多发性肌炎、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萎缩侧索硬化、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克雅氏病
就医
1、肌肉跳动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
2、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跳动。
3、伴肌肉无力、萎缩、疼痛、麻木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肌肉跳动大多是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所以首选神经内科。但如果肌肉跳动合并有情绪改变、失眠烦躁、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可能是内分泌系统的问题,患者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就诊最好。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旁腺激素、血清肌酶测定、维生素D水平检测、甲状腺超声、头颅MRI或CT、脊柱MRI、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肌电图等检查。
1、内科查体
医生会对患者的甲状腺、心脏、眼球、皮肤等部位进行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与这些系统相关的异常。
2、神经系统查体
包括高级皮层功能检查、颅神经检查、四肢及躯干感觉及运动检查、腱反射及病理征检查、脑膜刺激征检查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1、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数量,以排除感染等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因素。
2、电解质
检查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的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3、肾功能
通过检查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4、甲状腺功能测定
包括T3、T4以及促甲状腺素水平,以评估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5、甲状旁腺激素
可检查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因为甲状旁腺激素降低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6、血清肌酶测定
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含量,可反映骨骼肌损伤的程度,对于判断是否为肌肉原因导致的不适有重要意义。
7、维生素D水平检测
通过血液或尿液采样来测量体内维生素D含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及痉挛,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1、甲状腺超声
评估甲状腺是否存在结节或弥漫性增大,这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
2、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或CT
检查大脑结构是否正常,排除可能导致肌肉跳动的脑部疾病,如颅内肿瘤、血管病变等。
3、脊柱MRI
评估脊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诊断脊髓空洞症等疾病。
1、神经传导速度测试
医生会在患者的四肢放置电极刺激神经并记录电信号传导情况。该检查用于评估神经信号传导的速度与幅度,协助诊断周围神经病变。
2、肌电图(EMG)
通过插入肌肉的细小针状电极来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有助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或神经病变。
诊断
肌肉跳动的诊断原则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旨在确定肌肉跳动的具体原因,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心理因素及药物影响。
1、低钙血症
除了肌肉跳动外,低钙血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手足抽搐、喉痉挛、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症状。检查血钙浓度和脑CT,结合症状可做出诊断。
2、多发性肌炎
以双下肢近端肌肉无力、疼痛和压痛为主征,晚期可有肌萎缩。肌肉跳动不是其主要症状,但可能伴随出现。通过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3、周围神经病
主要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以及运动神经刺激和麻痹。肌肉跳动可能表现为肌肉震颤、肌纤维颤搐等。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4、运动神经元病
肌肉跳动的特点是节律性、持续性、对称性和无力性。患者可能经历肌肉僵硬、痉挛、震颤等症状,尤其是下肢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肢体无力、萎缩,最终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吞咽障碍。诊断通常需进行肌电图、血液检测以及神经传导研究等。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除了肌肉游走性跳动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手抖、烦躁、颈部变粗、体重下降、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心跳过快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治疗
当肌肉跳动是单纯的生理现象,不伴随肌肉无力、萎缩或其他神经系统及代谢相关症状时,可以先暂时观察,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管理,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减少精神压力等。然而,如果肌肉跳动与某种疾病相关,则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目前大多数与肌肉跳动相关的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与神经肌肉功能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E和钙等。
2、规律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3、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1、抗抽搐药物
对于因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引起的肌肉跳动,抗抽搐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抑制异常放电和兴奋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肌肉跳动的症状。常见的抗抽搐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
2、营养补充剂
对于因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肌肉跳动,营养补充剂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维生素B6、甲钴胺等,这些营养素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能够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修复,从而缓解肌肉跳动的症状。
3、镇静剂
对于因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肌肉跳动,镇静剂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这类药物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肌肉的不自主收缩,从而减轻肌肉跳动的症状。常见的镇静剂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等)。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维生素B6、甲钴胺、地西泮、劳拉西泮、佐匹克隆、唑吡坦
对于某些因器质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等)引起的肌肉跳动,如果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病情来确定。
1、针灸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对于某些类型的肌肉跳动有一定效果。
2、中药治疗
中药在治疗肌肉跳动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师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
1、按摩
通过按摩肌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热敷或冷敷
根据病情,可以选择热敷或冷敷来放松肌肉,减轻肌肉跳动。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