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主观感受为胸部憋闷、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表浅而急促,或需要频繁深呼吸来缓解。常可伴有心悸、气喘、疲劳感、出冷汗等。在临床上,胸闷气短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可由生理因素所致,也可由病理因素所致。常见病理因素可分为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血源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胸闷气短是临床常见症状,任何人群都可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但以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以及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的人群更常见。
胸闷气短无传染性。
胸闷气短一种是临床常见症状,但目前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以及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的人群。
可能更好发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症状
典型表现为主观感到胸部憋闷、有压迫感或紧缩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表浅而急促,或频繁深呼吸等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往往伴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1、生理性胸闷气短
(1)环境影响:可伴有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表现。一般在空气流通或离开不良环境即可缓解。
(2)剧烈运动:可伴有出汗、心率加快、疲劳等表现。一般在休息后即可缓解。
(3)情绪波动:多伴有生气、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部分人可伴有心慌、头痛等表现。一般在情绪平复后即可缓解。
2、病理性胸闷气短
(1)肺源性疾病:多伴有胸痛、咳嗽、咳痰、喘促等症状。
(2)心源性疾病:可伴有心悸、心前区疼痛、疲劳感、运动耐力降低、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3)中毒性疾病: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嗜睡、昏迷、呼吸节律改变等症状。
(4)血源性疾病:可伴有皮肤黏膜苍白、容易疲劳、容易出血、心悸等症状。
(5)神经精神性疾病:可伴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如果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迁延不愈,可引起肺部气流受限持续存在,进而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呼吸衰竭
如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及时治疗,或合并感染,可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使气体交换不能有效进行,从而引起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改变,进而造成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3、心力衰竭
各种心血管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都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进而造成心脏射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同时伴有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的综合征。
4、休克或猝死
如引起严重的循环或代谢紊乱,可能会引起休克,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5、其他
长期胸闷气短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精神心理疾病、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
原因
导致胸闷气短的原因多样,既包括环境影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生理因素,也包括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血源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疾病因素。
1、生理因素
(1)环境影响:如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空气不流通,可能会引起胸部憋闷、呼吸费力的表现。如果处于高山、气压偏低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产生胸闷气短的表现。
(2)剧烈运动:在如短跑、跳绳、田径比赛等剧烈运动后,多数人群会出现胸闷、气短、喘促、心率加快的表现。
(3)情绪波动:如激烈的争吵、愤怒、过度紧张等强烈的情绪波动,常常会引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表现,部分人群可能伴有胸闷气短的不适感觉。
2、病理因素
(1)肺源性疾病: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不张、肺栓塞、肺部肿瘤、尘肺、肺纤维化、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急慢性纵隔炎、纵膈肿瘤、膈肌及呼吸肌麻痹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影响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进而引起胸闷气短的症状。
(2)心源性疾病: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各种心脏和心包疾病。若引起心力衰竭,则胸闷气短更加严重,尤其是左心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喘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表现。
(3)中毒性疾病:包括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吗啡中毒、巴比妥中毒、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苯胺类中毒、氰化物中毒等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都可能会影响呼吸中枢、血红蛋白携氧功能、组织氧化代谢功能等,进而引起胸闷气短症状。
(4)血源性疾病:例如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疾病,以及大失血或休克时,都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频率加快的症状。
(5)神经精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主要包括如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外伤及脑肿瘤等,由于颅内压升高、脑供血减少,从而影响呼吸功能,进而引起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精神性疾病主要包括癔病、高通气综合征等,由于精神障碍或过度紧张、焦虑,从而引起胸闷气短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频快而清浅、手足搐搦、意识障碍等症状。
(6)其他:妊娠、肥胖、严重腹水、腹部巨大肿瘤等因素,可导致腹压升高、膈肌上抬,进而影响呼吸运动,从而导致胸闷气短症状。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不张、肺栓塞、肺部肿瘤、尘肺、肺纤维化、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急慢性纵隔炎、纵膈肿瘤、膈肌麻痹、呼吸肌麻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代谢性酸中毒、吗啡中毒、巴比妥中毒、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苯胺类中毒、氰化物中毒、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大失血、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外伤、脑肿瘤、癔病、高通气综合征
就医
1、因环境密闭所致者,一般可通过及时开窗、开门通风,或到室外通风处活动等方法而缓解。
2、剧烈运动所致者,一般可通过充分休息和放松而缓解。
3、因情绪波动所致者,一般可通过平复心情、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而缓解。
1、突发急性胸闷气短,伴有严重呼吸困难或进行性加重;
2、伴有持续剧烈的胸痛,可放射至肩背部、下颌、牙齿、上腹部等,同时可见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恐惧感等症状;
3、伴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中有哮鸣音、咳吐粉红色泡沫痰;
4、伴持续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吐脓痰等症状;
5、伴有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者;
6、伴有剧烈胸痛、咯血、严重呼吸困难等;
7、可能接触或食用有毒物质者;
8、出现其他进行性加重或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到急诊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1、经常感到胸部憋闷或压迫、呼吸费力、空气不足等不适症状,在活动时更明显;
2、伴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
3、伴心悸、心前区疼痛或放射痛;
4、伴胸廓畸形,呈桶状、扁平等;
5、伴劳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可触发以上症状;
6、可能与接触某些物质、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
7、既往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的病史,近期病情加重;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1、当胸闷气短伴可能危及生命的急重症者,应尽快到急诊科进行救治;
2、胸闷气短伴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痛、呼吸困难者,或既往存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病史者,建议患者到呼吸科就诊;
3、胸闷气短伴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痛、双下肢水肿者,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4、既往存在精神心理疾病或胸闷气短发作与情绪明显相关者,建议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通常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因此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裤,以免造成不便。
3、通常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尽量在早晨空腹就诊。如病情较急较重,则无需拘泥时间,立即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近期有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为避免就医途中出现意外情况,建议由亲属陪同就医。
7、患者或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8、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引起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1、您最主要的不适症状是什么?有多长时间了?
2、您的胸闷气短的症状是一直存在还是发作?
3、您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症状发作或加重的因素?
4、除胸闷气短外,您是否还存在其他不适症状??
5、您以前是否因胸闷气短就医过?做过什么检查?是否明确诊断?做过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6、您家人有跟你有相似的症状表现吗?
7、您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如何诊断和治疗的?
8、您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
9、您所处环境的空气情况如何?是否在矿山、化工厂工作?
10、您平时生活习惯如何?饮食、睡眠、情绪如何?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我发生胸闷气短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我需要如何治疗?可以治好吗?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有风险吗?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6、治疗费用大概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8、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对于因胸闷气短就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初步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脉搏等),随后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随后会完善血常规、血液生化、痰培养、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BNP及NT-proBNP、血气分析、心电图、肺功能、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需完善支气管镜及胸腔镜、冠脉造影、病理检查等以明确病情。
1、视诊
由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整体状态,以及胸廓形态、呼吸频率和节律、心尖搏动等是否正常,从而初步判断病情。
2、触诊
由医生按触患者胸廓,从而局部是否疼痛、胸廓扩张度是否正常,触觉语颤有无增强或减弱,有无胸膜摩擦感,有无心脏异常搏动等。
3、叩诊
由医生在患者体表进行叩击,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疼痛,同时可根据叩诊产生声响的音调强弱,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改变。
4、听诊
由医生使用听诊器在体表进行听诊,根据呼吸音强弱,以及有无异常呼吸音、干湿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肺源性疾病。此外,根据听心音节律、强弱,有无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有无杂音、有无心包摩擦音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疾病。
1、血常规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疾病,对病因判断有一定作用。
2、血液生化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改变,有助于评估病情。
3、痰培养
对于咳嗽、咯痰者,可考虑进行痰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诊断意义。
4、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对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5、BNP及NT-proBNP
对诊断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6、血气分析
可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及酸碱平衡离子紊乱,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等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7、其他
D-二聚体检查,对诊断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药物及有毒物质浓度对判断中毒所致胸闷气短,具有重要作用。
1、超声
超声心动图可以判断心脏结构、评估射血功能,对心源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2、X线和CT检查
常可用于疾病筛查,如肺部感染、肺结核、气胸、肺不张、肺气肿、胸腔积液、肺纤维化、心包积液、肺部及纵膈内肿瘤等多种疾病。
3、其他
冠脉CT、肺动脉CT对诊断心肌梗死和肺栓塞具有重要作用。
如肺部、纵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占位病变,应考虑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疾病性质。
1、肺功能
可以评估是否存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病理改变。
2、心电图
可明确是否存在节律紊乱、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改变,必要时可考虑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3、支气管镜及胸腔镜
可以清晰看到气管、支气管内的结构,同时可在镜下取病理、镜下治疗等。
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体格检查情况,结合既往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即可初步确定诊断。在临床上,通常需要对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血源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进行鉴别,以明确胸闷气短的具体病因。
1、肺源性疾病
除胸闷气短外,多伴有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胸廓结构或运动改变、呼吸音异常等改变,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痰培养、胸部X线及CT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心源性疾病
除胸闷气短外,多伴有心慌、乏力、胸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心音改变、心脏杂音等改变,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BNP、超声心动图、冠脉CT及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3、中毒性疾病
多存在代谢疾病病史或有药物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其临床表现各异,血液生化、有毒物质浓度测定可明确诊断。
4、血源性疾病
除胸闷气短外,多伴有皮肤黏膜颜色淡白、疲劳、心慌等症状,查血常规、血液生化、铁代谢检查、骨髓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5、神经精神性疾病
神经性疾病,多具有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等疾病病史,发作时多伴有意识障碍和感觉、运动障碍等。精神性疾病,多具有焦虑、抑郁、癔病等疾病病史,多呈发作性,可由过度紧张、焦虑而诱发。
治疗
生理性胸闷气短一般无需治疗。病理性胸闷气短,首先需尽快明确病因,随后根据具体病因,结合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以下以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说明。
1、肺部感染
应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抗感染药物。
2、支气管哮喘
一方面需要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哮喘的过敏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一方面可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抗胆碱药等药物,从而防治哮喘发作、维持肺功能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根据病情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敏感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可根据病情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心肌缺血药(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应用调脂药、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对于怀疑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者,应遵医嘱及时进行冠脉造影,并根据病情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5、心力衰竭
可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β受体阻滞剂等。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式氧合(ECMO)、可植入式电动左心室辅助泵Impella等机械辅助循环支持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
1、休息
出现急性胸闷气短症状患者应保证充分休息,保持卧位或半卧位。
2、氧疗
多数患者可通过氧疗而改善症状。通常心源性疾病患者采用高流量吸氧,肺源性疾病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一般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气。
3、救治准备
及时进行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需留置导尿管等。
1、抗感染药
细菌感染者,可给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如为病毒感染者,若病情严重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
2、糖皮质激素
可抑制炎症反应,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疾病中,通常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剂型。常用药物有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
3、支气管扩张剂
可以选择性扩张气管、支气管,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抗胆碱药等药物,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氨茶碱、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
4、抗血小板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主要包括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P2Y12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5、抗心肌缺血药
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从而增加冠脉血流,进而缓解心肌缺血,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调脂药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如甘油三酯水平偏高者,可遵医嘱使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此外,还可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
7、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通过抑制RAAS系统,有助于抑制血管收缩、延缓心肌重构,从而改善症状和预后。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措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坎地沙坦、厄贝沙坦、螺内酯等。
8、正性肌力药
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从而纠正心衰症状。包括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等,常用药物有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氨力农等。
9、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量从而减少体内液体,从而降低心脏负荷,是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阿莫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金刚烷胺、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氨茶碱、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非诺贝特、苯扎贝特、依折麦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坎地沙坦、厄贝沙坦、螺内酯、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氨力农、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
1、支气管热成形术
对于重度或者难治性哮喘患者而言,如果在使用了最大剂量药物且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控制时,可采取支气管热成形术。
2、肺减容术、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术
对于极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根据病情进行肺减容术、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术等,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3、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冠脉血运重建,常用技术包括PCI治疗或CABG治疗。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移植
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通过安装心脏辅助装置,从而维持心脏泵血功能,进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对于顽固性、难治性心衰的最终选择是心脏移植,但是价格昂贵、供体难寻。
中医治疗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于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等。
胸闷气短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胸闷气短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胸闷气短的预后往往与病因、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1、对于因呼吸道感染等病因明确、病情较轻者,如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其预后通常较好,多数患者可以彻底痊愈。
2、对于病因复杂,难以彻底纠正,或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者,往往不能彻底痊愈,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而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其预后相对较差。
3、对于病情危重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或由于治疗失误者,其预后往往较差,部分患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胸闷气短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2、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部分患者由于长期胸闷气短症状,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生理性胸闷气短通常都可以自愈。病理性胸闷气短,如果病情较轻,有一定自愈的可能性。对于大多数病理性胸闷气短者而言,并不能自愈,而是需要进行专科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者,可彻底痊愈。如果病情严重,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或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者,通常难以痊愈,但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病情。胸闷气短患者的护理原则主要包括加强生活管理、遵医嘱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由于长期不适症状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而不能正常生活,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并可能会降低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患者正视疾病,遵医嘱积极治疗、加强生活管理,避免过度恐慌和担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家属也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心,从而帮助其改善不良情绪和心理。不应埋怨或指责,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能自行更改药物或调整药量或停药。
2、患者及家属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功效及常见不良反应。
3、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若服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1、保持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患者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或劳累,以免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加重病情。
3、随气候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大量出汗,以免因感冒或感染而加重病情。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到人员聚集的场所。
4、保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从而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
6、对于病情较轻者,可在病情稳定后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利于增强体质、维持健康体重。但不建议运动过于剧烈或运动过量,以免加重病情。
7、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或粉尘、烟雾较多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8、避免接触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9、建议戒烟限酒。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复诊,从而判断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建议患者应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2、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豆及豆制品、鱼类等。
3、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紫甘蓝、樱桃、蓝莓、葡萄等。
4、可适当增加饮水。
5、烹调方式应以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于吸收为宜。
1、避免食用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饮料、蜜饯、甜点心等。
3、避免食用含盐量高的食物,如腌制、熏制食物,以及加工产品,如咸菜、酱菜、熏鸡、香肠、罐头、烧烤等。
4、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含辣椒、芥末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高度酒、浓茶、咖啡等。
5、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芒果、花生、海鲜等。
预防
1、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均衡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过量高脂高盐高糖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3、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
4、适量进行运动,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利于增强体质、控制体重。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6、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按时复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