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_当归拈痛汤_当归拈痛汤的效果作用_当归拈痛汤的组成|

xuanhujiaoyu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启源》。为祛湿剂。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证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名称

当归拈痛汤

别名

拈痛汤

出处

《医学启源》

分类

祛湿剂-清热祛湿剂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歌诀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组成

羌活半两(15g)、防风三钱(9g)、升麻一钱(3g)、葛根二钱(6g)、白术一钱(3g)、苍术三钱(9g)、当归身三钱(9g)、人参二钱(6g)、甘草五钱(15g)、苦参(酒浸)二钱(6g)、黄芩(炒)一钱(3g)、知母(酒洗)三钱(9g)、茵陈(酒炒)五钱(15g)、猪苓三钱(9g)、泽泻三钱(9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 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方义

本方所治证候乃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者,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

运用

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前者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后者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痹证。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 主治《医学启源》卷下:“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