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汤_防己茯苓汤_防己茯苓汤的效果作用_防己茯苓汤的组成|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为祛湿剂。具有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别名
木防己汤(《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防己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二)、茯苓汤(《鸡峰》卷十九)、防己加茯苓汤(《赤水玄珠》卷五)主治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防己茯苓黄芪随,桂枝甘草治皮水;益气通阳消水肿,小便通利阳乃回。
防己三两(90g)、黄芪三两(90g)、桂枝三两(90g)、茯苓六两(120g)、甘草二两(60g)。
1、现代用法:将所有药物加水1200ml,煮取400ml,分3次温服。
2、古代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在防己茯苓汤中,作为君药(主药)的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需注意的是,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他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在臣药(辅药)中,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等功效;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本方最后还使用性味平和的甘草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药性,使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之功。
1、在中医看来,本方是治疗脾虚之皮水证的常用方,主要以四肢水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微微跳动,甚则面目水肿、舌淡、苔白滑、脉沉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黏液性水肿、贫血性水肿、心力衰竭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特发性水肿,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属脾虚水泛类疾病。
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可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散(威灵仙15g、羊角灰9g、白芥子3g、苍耳或苍术45g),加狗脊,以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对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合并小腿溃疡患者,应将防己茯苓汤合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各90g,当归60g,甘草30g)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对于尿毒症患者,应用防己茯苓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以温阳利水;对于妇女突发性肥胖患者,应在防己茯苓汤的基础上加红花、泽泻、陈皮、马鞭草以泻下利小便。
防己茯苓汤与防己黄芪汤均含防己、黄芪、甘草,有益气利水消肿之功,为治疗气虚水肿之常用方。防己黄芪汤以防己配黄芪为君,伍以白术益气健脾利水、益气补虚固表之效佳,适宜于风水表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茯苓汤以防己配茯苓为君,配入桂枝温阳化气,重在健脾利水消肿,适宜于阳气不足、水溢肌肤之皮水,症见水肿较甚,按之没指者。
1、《金匮要略心典》: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防已、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芪,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水在皮肤,卫阳必虚而汨没,故用桂枝宣卫阳以解肌;君茯苓,泄皮中水气;黄芪益卫气,生用亦能达表,治风注肤痛;汉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腠理,泄湿热。此治皮水之主方也。里无水气,故不须白术以固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