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穴_五虎穴介绍|

xuanhujiaoyu

五虎穴

穴名,经外奇穴之一,主治五指拘挛等,可针刺,宜灸。

名称

五虎穴

出处

《窦太师针灸》

概述

概念
穴名,经外奇穴之一,主治五指拘挛等,可针刺,宜灸。
解读
五虎穴为经外奇穴之一,该穴定位目前有些争议,但主治及针刺法为各代一家所认同,主治五指拘挛等,可针刺,宜灸。
应用领域
(一)文献记载:
《奇效良方》:五虎四穴,在手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挛,可灸五壮。两手共四穴。
《类经图翼》:五虎,在手食指、无名指背间,本节前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主治手指拘挛。
《医经小学》:五虎四穴次指背,二节尖上七壮宜。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五虎,奇穴。位于食指及无名指的第一节与第二节关节部中央,握拳取之。灸三壮,主治手指痉挛。
(二)现代针灸学者考证
“中魁”“五虎”“大骨空”“小骨空”四穴皆出自窦太师针灸,且分别定位于五个手指的“第二节尖”。古代文献只有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虎穴的定位作“在手食指无名指背间,本节前骨尖上各一穴”,而当代所有针灸奇穴文献(包括针灸学教材)恰恰采用了这一误传的文献,将其定位于第二指、第四指指背的掌指关节(即所谓“本节”)骨尖。此外,《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大骨空”定于拇指指背指间关节;“小骨空”定位于手小指第一指间关节;“中魁”定位于手中指第一指间关节。这里最大的错误,同时也是所有当代针灸文献都同样犯的错误,是对于大骨空穴“拇指第二节尖”误解。前而己经提到,唐代杨上善明言“大指唯有二节,大指第二节,即为本节之也”。
1、定位:五虎穴位于大指第一指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将此指节均分为六等分,共7个点,中间5个点即五虎穴,自指尖向掌顺序,依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2、主治:五虎一治疗手指酸痛,腱鞘炎及腕关节扭伤;五虎三治疗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疗踝关节扭伤、足背痛;五虎五治疗足跟痛;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五虎三之倒马针,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是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法,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均可利用此针法。具体操作为:先在某一部位施1针,然后取同经邻近穴位再刺1针,如先刺五虎一,再刺五虎二;先内关,再间使;先合谷,再三间,具有增强先针穴位功效的作用。
3、操作:患者取坐位,前臂置于桌上,施术者捏住患者大指,常规皮肤消毒,取30mm×25mm毫针,避开血管,根据病痛部位取相应穴位快速刺入2-4分,然后采用动气针法(即进针得气后轻捻针,并嘱患者活动患部,疼痛可立即减轻,视疼痛减轻程度而留针,其间数次捻针,患者活动患部,直至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取穴一般是取患侧,如针刺患侧影响动气针法操作,可取健侧。留针0.5-1小时,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其他

参考文献
1、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吴扬扬、张秋玲、刘力文,五虎穴治疗手足疼痛106例,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9月.
3、黄龙祥、黄幼民,中国当代针灸经外奇穴文献研究辨误,中国针灸,2013年6月,第33卷,第6期.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