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察色法_小儿察色法介绍|

xuanhujiaoyu

小儿察色法

诊断术语。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的方法。

名称

小儿察色法

概述

概念
诊断术语。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的方法。
解读
小儿察色法是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的方法。小儿察色法为小儿科常用而且必不可少的诊疗技术,小儿诊法与大人不同,因不能“问”,“切”也不理想,故重在于望。小儿面部左腮属肝,肝主青色;右腮属肺,肺主白色;额上属心,心主赤色,鼻属脾,脾主黄色;颏属肾,肾主黑色。当五脏出现病变时,就在相应的区域出现颜色的改变。一般地,色青者主惊、色赤者主热,色黄者主积,色白者主寒,色黑者主痛。因此在诊断疾病时要先观其色,然后再通过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辨证诊断。
应用领域
面色青,因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多见于惊风、寒证、痛证、血瘀证。惊风欲作或已作,常见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是为肝风。寒证分虚实,青灰晦暗为阳气虚,乍青乍白为里寒甚。痛证色青多见于腹部中寒,常伴啼哭不宁。血瘀证色青见口唇青紫、面色青灰,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
面色赤,因血液充盈面部皮肤络脉所致,多为热证,又有实、虚之分。外感热证,表热常见面红目赤,恶寒发热;里热常见面赤气粗,高热烦渴;虚热常见潮红颧红,低热绵延。若病重者见面红如妆或两颧艳红,多为虚阳上越的戴阳证。小儿也有因衣被过暖,活动过度,日晒烤火、啼哭不宁等原因而面红者,不属病态。
面色黄而非常色者,常因脾虚失运,水谷、水湿不化所致,多为虚证、湿证。黄疸属湿证,黄而鲜明如橘色是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是寒湿。面色萎黄,是脾胃气虚;面黄浮肿,是脾虚湿滞;面色枯黄,是气血枯渴。有因过食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食物或阿的平等药物而面黄者,当另作判断。
面色白,是气血不荣,络脉空虚所致,多为虚证、寒证。外感起初,面白无汗,是风寒外束;阵阵面白,啼哭不宁,常为中寒腹痛;突然苍白,肢冷汗出,多是气阳暴脱;面白无华,爪甲苍白,多为营血亏虚;面白色滞,肢面浮肿,多属阳虚水泛。若小儿少见风日,面肤白皙,又当别论。
面包黑,常因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所致,主虚寒证、水饮证、血痰证。小儿面色青黑,四肢厥冷,是阴寒内盛;面色灰黑暗滞,多是肾气虚衰;面唇黧黑,多是心阳久衰;唇指紫黑多是心阳虚衰,血脉瘀滞;面黑浅淡虚浮,常是肾阳亏虚,水饮内停。若因经常日晒风吹,肤色红黑,不属病态。
小儿察色法应用:
1、左颊属肝,位居东方,若在春天的季节内出现微青者是属正常现象;色深青者提示有肝脏的疾患,其色白者提示肝有病重,临绝;其色赤者为热极生风。
2、右颊属肺,位于西方,若在秋天的季节出现微白者是属正常现象;色深白者提示肺有疾患;赤色者提示风热侵肺,伴有咳嗽、发热、口渴。
3、额上属心,位居南方,若在夏天出现微赤者是属正常现象;深赤者提示心脏疾患;黑色者病重临绝,心经有热则烦躁、惊悸,喜饮水,或烦躁叫哭,色青黑者主心腹痛、寒水侵心。
4、颏下属肾,位居北方,在冬天出现微黑者是属正常现象;出现青黑者提示肾脏有病变;黄色者肾病严重且愈后甚差;色赤者示膀胱气滞,小便不通。
5、鼻上属脾,位居中央,四时季节微黄者属正常现象,深黄者示脾脏有病变;青色者病重临绝;赤色者提示脾胃实热;色青黄者示小便不通,鼻中干燥;色青者主脾土虚寒,肝木所胜。
6、印堂色青黑者主腹痛夜啼;色淡白者主泄泻乳汁不化;
7、人中色黄者,提示吮乳伤胃,嗳气酸腐。
8、唇色白者,提示脾胃不和,呕吐流涎,或吐血便血,色赤干燥且皱者,主脾经热,大便不通,烦热不安;色黄者主食积泄泻,乳汁不化,色赤兼白者,主衄血。
9、口畔色黄者,示脾经积热;唇口抽动者示惊热不安;唇色紫而口流涎者为脾气虚寒。
10、耳后微赤者示少阳经风热;耳后微黄者示唾中惊悸咬牙;耳干燥者,示骨疳蒸热,作渴盗汗。
11、目赤者属心热;色淡红者属心虚热;色青者属肝热;色浅淡者示肾精不足宜补之,色黄者属脾热,目无精光者属肾虚。
12、年寿平陷者提示有夭亡;微黄者正常;黄甚者示霍乱;色青者示发热生惊;色黑者主下痢,临死;色紫红者,主烦躁临死。
13、眉上色红者,主烦躁夜啼;色黄者主霍乱,久病色突然变红者是临死时的表现。

其他

参考文献
1、主编: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2、主编:牙廷艺.《民间诊病奇术》: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3、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10月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