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散而有形_气散而有形介绍|

xuanhujiaoyu

气散而有形

《内经》把气化活动的过程分为化始、成形、布散、化终四个阶段。它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气散而有形”为万物成形阶段。《素问·五常政大论》阐述生命发生、发展的道理,《六微旨大论》进一步说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的生物体和生活环境统一的关系,说明人必须有“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的适应环境、掌握自然规律的认识。这里除了医学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很丰富的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和生物学等等内容。虽然医学古籍里,无生化论之称,但其有关物种之起源、进化、新陈代谢等朴素的辨证论述,实为生化学说之滥觞。它在中国医学思想上的贡献是探求天人关系的真理,放出世界可知论的光芒,这不能不是中国医学上极可宝贵的萌芽。

名称

气散而有形

出处

《黄帝内经》

概述

概念
《内经》把气化活动的过程分为化始、成形、布散、化终四个阶段。它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气散而有形”为万物成形阶段。《素问·五常政大论》阐述生命发生、发展的道理,《六微旨大论》进一步说明“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的生物体和生活环境统一的关系,说明人必须有“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的适应环境、掌握自然规律的认识。这里除了医学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很丰富的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和生物学等等内容。虽然医学古籍里,无生化论之称,但其有关物种之起源、进化、新陈代谢等朴素的辨证论述,实为生化学说之滥觞。它在中国医学思想上的贡献是探求天人关系的真理,放出世界可知论的光芒,这不能不是中国医学上极可宝贵的萌芽。
解读
《内经》提出“形止气蓄”之说,认为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存在,气机才能在其间发生生化活动,所谓必先有形有所止,然后才能气有所蓄,如果气化活动的场所不存在了,气化活动也就停止了。《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分之,生化息矣。”这就是说,器是生化活动的场所,如果这个场所不存在了,生化活动也就停止了。《内经》就是本此原理去“因形察气”,以看得见的形,去察看不见的气,从它形之所陈,以测知它气之所禀,从而了解疾病的病理和证候,进行诊断和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至于气化活动的形式,则有升降出入四种,这也是《内经》长期实践所得出的结论。从自然界来看,则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结合到人体,则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如果发生逆乱,则可引起病变,甚而导致毁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六微旨大论》更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中医讲辨证论治,辨证就是通过外见之征象,以了解内在的气机变化,从而测知在何经何脏,以作为论治的依据。由此可知,人体升降出入等生化功能的兴起,皆本一气所化生,而一气之化生,又必须在一定场所中才能进行活动。所以,要抓住看得见的形,去察看不见的气,才能完全掌握气化活动的规律,故曰“气散而有形”。
应用领域
“气散而有形”属生化学说内容,体现其唯物的宇宙观。
《内经》认为宇宙是客观存在的,天和地都有其物质性,整个宇宙的实质是“气”和“形”。“气”是风、热、湿、燥、寒(在天为气),“形”是木、火、土、金、水(在地成形),这些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整个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动,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往往牵涉到天地间所有一切事物。《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这里首先肯定“物”是第一性,由物生物叫做化,化到了与本质完全不同了的时候叫做“变”。变化的动力,生于阴阳的对立。阴阳变化有时使人无法捉摸叫做“神”,变化并不局限于一隅叫做“圣”。这里“神圣”之义,只是神妙、神奇,与神灵完全无关。

其他

参考文献
1、宋一伦,杨学智.《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
2、邹学熹.《易学易经教材六种》: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3、陈宗清,《内经》生化学说初探,福建中医药,1981年6月30日,1-2页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