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_太阳病介绍|

xuanhujiaoyu

太阳病

太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指外感病初期所表现的病证。太阳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大多从太阳而入,因此首先表现出太阳病。

名称

太阳病

英文名称

Taiyang disease

应用学科

中医诊断学

出处

《伤寒论》

概述

概念

太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指外感病初期所表现的病证。太阳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大多从太阳而入,因此首先表现出太阳病。

具体分类

太阳病根据邪犯深浅,分为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其中,太阳经证根据感受病邪不同和体质的差异,又有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之分。太阳腑证因病位、病机和表现不同,又可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由于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正邪相争,营卫失和导致的病证,为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1、太阳中风证

又称外感表虚证。其是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致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证候表现为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2、太阳伤寒证

又称伤寒表实证。其是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由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内传至太阳之腑而致。

1、太阳蓄水证

指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内传足太阳膀胱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证候表现为发热、恶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口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2、太阳蓄血证

指太阳经证未解,邪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证候表现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日常建议

总述

太阳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生活起居、饮食、情绪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以促进身体恢复。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应用中药调理。

生活建议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生活环境宜舒适、整洁,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3、加强皮肤护理,汗出较多时,及时用毛巾擦干,保持衣服、床单整洁干净。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用药管理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给予合适的中药。

1、太阳中风证,以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为法,可应用桂枝汤加减;

2、太阳伤寒证,以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为法,可用麻黄汤加减;

3、太阳蓄水证宜化气利水,可用五苓散加减;

4、太阳蓄血证当活血逐瘀,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心理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有利于增强正气,祛邪外达。

其他

参考文献

[1]李灿东.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姜建国.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标签:

知名专家授课跟师临床实践

教务一对一价格性价比高

限时领取免费课程